|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據說周占春在今年9月將一名被告以擄人勒贖予以重罪羈押
發表人 周占春經得起檢驗嗎?  

發表日期

12/19/2008 4:31:05 PM
發表內容 並且沒有討論被告是否有逃亡之虞。
回覆 在12/19/2008 4:34:17 PM的回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7年度重訴字第7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現於臺灣臺北看守所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鄭重文   律師
上列被告因擄人勒贖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自民國玖拾柒年拾貳月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本件被告甲○○因犯擄人勒贖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347條第1項之擄人勒贖罪嫌,犯罪嫌疑重大,
所犯係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認有羈押之必要,而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於民國97年9月8日予以羈押在案。
二、茲因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訊問被告後,認前項羈押之原因依然存在,且被告因犯本件擄人勒贖之罪業經本
院於97年11月25日判處有期徒刑12年(現仍於上訴期間),本院認仍有繼續羈押必要,著自97年12月8日起延長羈押2月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周占春
              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何俏美
回覆 在12/19/2008 4:36:46 PM的回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7年度重訴字第6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現於臺灣臺北看守所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周裕暐律師
      古健琳律師
      郭緯中律師
被   告 乙○○
          (現於臺灣臺北看守所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舒建中律師
被   告 丙○○
          (現於臺灣臺北看守所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林啟瑩律師
上列被告等擄人勒贖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乙○○、甲○○、丙○○均自民國九十七年十月十四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本件被告乙○○、甲○○、丙○○因擄人勒贖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前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三人犯嫌重大,所
涉又係最輕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存有刑事訴訟法第   一百零一條第一項第三款情形,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執行,而裁定被告乙○○、甲○○、丙○○自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四日執行羈押在案。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訊問被告三人後,認前項羈押之原因依然存在,仍有繼續羈押必要,著自九十七年十月十四日起延長羈押二月。
二、爰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2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周占春
  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何俏美
回覆 在12/19/2008 4:41:18 PM的回覆:
阿扁的案子:
【裁判字號】   97,金矚重訴,1   
【裁判日期】   971213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全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7年度金矚重訴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選任辯護人 鄭文龍律師
      鄭勝助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97年度特偵字第3號、第12號、第13號、第14號、第15號、第17號、第18號、第19號、第22號、第23號、第24號、第2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應限制住居於臺北市○○區○○路五段九十一巷二號十一樓之一,並限制出境、出海,且應「遵期到庭,不得挾群眾不到庭」。
            理      由
一、被告甲○○被訴共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第5條第1項第2款及刑法第216條、第210條、第214條、第217條(侵占國務機要費、詐領國務機要費部分)、貪污治
罪條例第5條第1條第3款(龍潭購地弊案部分),以及洗錢防制法第9條第1項等罪,經檢察官起訴移審至本院後,由本院決定是否應予以羈押。而有關被告是否應予繼續羈押,公訴人認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理由如下:(一)被告涉嫌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犯罪嫌疑重大,其中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第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等罪嫌,均係最   輕本刑有期徒刑5年以上之罪,且被告曾有勾串證人及共犯之舉,又曾擔任兩任總統,手中或握有足以影響相關證人生計之資料,被告很容易在外面利用此資料明示或暗示證人不得為不利於伊之證述;再者,尚有與本案具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犯罪事實待查,而有尚未顯示於證據清單之證人存在,被告可能以透過伊之影響力要求目前已知之證人或未顯現於證據清單之證人不得為對伊不利之陳述。本案犯罪所得金額龐大,惡性非輕,爰認法院仍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3款規定予以羈押被告且禁止接見通信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關於羈押被告之規定,分別規定於第101條與第101條之1,本件並無第101條之1預防性羈押之適用,自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要件予以審酌。而該條之規定為:
「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左列情形之
   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
。法官為前項之訊問時,檢察官得到場陳述聲請羈押之理由
及提出必要之證據。第一項各款所依據之事實,應告知被告
及其辯護人,並記載於筆錄。」茲就該羈押要件審酌後分別
說明如下:
            (一)被告是否具備「犯罪嫌疑重大」之要件:按所謂犯罪嫌疑重大,係指其所犯之罪確有重大嫌疑而言。而是否有重大
嫌疑,在決定羈押與否之心證程度,僅需公訴人所提證據足使法院相信被告很有可能涉有罪嫌即足。訊據被告甲○
                  ○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即犯罪事實欄貳、、伍)均予
                  以否認,然本院依目前公訴人所提證據清單之各項證據(
                  含人證、物證),核與卷存相關證據資料相符,足認被告
                  確涉有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第5條第1項
                  第2款及刑法第216條、第210條、第214條、第217條(侵
                  占國務機要費、詐領國務機要費部分)、貪污治罪條例第
                  5條第1條第3款(龍潭購地弊案部分),以及洗錢防制法
                  第9條第1項等罪嫌。
            (二)被告是否具有法定之三款羈押事由:
                  被告是否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依卷內資料
  顯示,被告於本案偵查中均遵期到庭,未有無故不到庭
  之情形,並無逃亡之事實存在,況被告為卸任國家元首
  ,依現行之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第2條第1項第5
  款、第2項規定,卸任總統享有安全護衛8人至12人之禮
  遇,必要時得加派之,該事務係由國家安全局提供,亦
  即依法國家安全局將派屬公務員之安全護衛全天候跟隨
  被告,被告當無可能有逃亡之機會。而依檢察官所述應
  予羈押之事由並未敘及被告有何逃亡之事實或逃亡之虞
  ,或釋明被告有何逃亡之可能性或事實存在,本院依被
  告以往於偵查中均遵期到場,及伊為卸任元首之身分,
  除身旁有安全隨扈外,其個人之行為舉動亦均為眾人關
  注焦點等情,認被告並無逃亡之事實或逃亡之虞,即不
  符合依該款予以羈押之必要。
                  被告是否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
  共犯或證人之虞:檢察官雖主張尚有與本案具有裁判上
  一罪關係之犯罪事實及此等部分相關證人存在等語,然
  所指為何,均未顯現於起訴書及相關卷證資料內,檢察
  官於本院審理時亦未能具體陳明或釋明,以供本院審酌
  。況檢察官就偵辦中之另案是否有羈押被告之事由或必
  要性,尚與本案決定羈押被告與否有間,自不得以此作
  為審酌羈押必要性之事由。至於檢察官稱恐被告利用其
  卸任元首身分或其手中握有之資料來影響證人證述等語
  ,其均未提出任何事證加以釋明,且本件業經檢察官偵
  查終結,相關證人均已訊問,從而,在無相關事證足認
  被告曾有以何種方式影響何證人為對其有利證述之事實
  存在,或將有何與證人或共犯勾串、湮滅證據之虞,本
  院即難以此認定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
  之羈押事由存在。至於被告於釋放後如另有勾串證人之
  事實或新發生勾串證人之虞等事實,均再構成新的羈押
  理由,此屬當然之事。
                  被告所犯是否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
  有期徒刑之罪:就現有證據資料以觀,雖有相當程度可
  認被告涉犯起訴書所指之罪嫌,業如前述,且所涉違反
  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第5條第1項第2款、第
  3款等罪嫌確係最輕本刑有期徒刑5年以上之罪,惟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固然只規定「被告經法官訊
  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左列情形之一,非予羈
  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三
  、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
  刑之罪者。」(此即所謂重罪羈押條款),然而,以重
  罪為理由羈押被告,尚須具備另一不成文的構成要件,
  亦即必須「被告有逃亡之虞」,理由如下:
  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規定「具保之被告逃匿者,
        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入之。」,由
        此可見,具保之前提要件為「被告有逃亡之虞」,具
        保作為羈押之替代處分,尚且必須以被告有「逃匿之
        可能」,則羈押作為最後之保全手段,所列法律所定
        各款羈押事由,當然應以被告有「逃亡之虞」為前提
        。
  除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之事由外,無逃亡
        之虞,即欠缺以羈押手段保全被告之前提,此乃當然
        的道理。我國學者有認:「不要光以重罪即認有羈押
        之原因,仍應判斷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有無逃亡之虞,
        始決定是否予以羈押。」(見陳運財,「新修正羈押
        制度之檢討」一文,收錄於「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
        程序」第282頁),此外,德國Claus   Roxin教授也提
        到「以『重大的犯罪行為』為羈押理由……如果在上
        述犯罪有重大嫌疑時,即不加考量其他要件,而逕予
        羈押,則德國刑訴法第112條第3項不無違反法治國家
        原則之嫌疑;因為如此一來,則不管其是否對確保調
        查程序或刑之執行程序有否必要性,均得施行羈押。
        這種的詮釋正如在第三帝國時,將造成人民的不安…
        …。聯邦憲法法院於是將刑訴法第112條第3項嘗試以
        下述方式合憲地加以解釋:即在本條第3項的重大犯
        罪有急迫嫌疑時,只有當有逃亡或使調查工作難以進
        行之虞的羈押理由成立時,方得施行羈押;但是在認
        定這些羈押理由之成立與否時,並不需像同條第2項
        那麼嚴格的要求,而只需稍微輕微的逃亡或使調查工
        作難以進行之虞即可。」(Claus   Roxin著,吳麗琪
        譯,德國刑事訴訟法,第325頁)均值得贊同。
  綜上所述,本院認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
        羈押事由,既隱含被告有逃亡之虞為前提,而本件被
        告依檢察官所述應予羈押之事由並未敘及被告有何逃
        亡之事實或逃亡之虞,亦未釋明被告有何逃亡之可能
        性或事實存在,本院依被告以往於偵查中均遵期到場
        ,及其為卸任元首身分等情,認被告並無逃亡之事實
        或逃亡之虞,無依該款予以羈押之必要。另依目前卷
        證所示,被告亦無行為使本院調查工作難於進行之事
        由,附此敘明。
               (三)被告是否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執行:
                     按羈押之目的係在保全被告,其手段係將被告拘禁於
     特定處所以拘束其行動自由,此種方式係強制處分中
     對人身自由最大之限制,故於有罪判決確定前,以此
     方式保全被告用以保障審判之進行,即應以之為最後
     之手段,若有與羈押同等有效但干預權利較為輕微之
     其他手段時,需選擇該其他手段,亦即必須符合比例
     原則、必要性原則。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早於民國84年
     12月22日釋字第392號解釋理由書明白表示「羈押之將
     人自家庭、社會、職業生活中隔離,拘禁於看守所、
     長期拘束其行動,此人身自由之喪失,非特予其心理
     上造成嚴重打擊,對其名譽、信用-人格權之影響亦
     甚重大,係干預人身自由最大之強制處分,自僅能以
     之『為保全程序之最後手段』,允宜慎重從事,其非
     確已具備法定條件且認有『必要』者,當不可率然為
     之。」強調羈押被告為保全程序之「最後手段」,且
     須具備「羈押必要性」。而自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1
     項「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
     」來看,也可明瞭此一道理,因為,羈押處分形式上
     是在審判證明被告有罪確定前,就拘禁被推定無罪的
     被告,與無罪推定原則牴觸,若欠缺使用此一「最後
     手段」之必要性,即不得為之。所謂「羈押必要性」
     ,即我國立法者具體化於刑事訴訴法第101條第1項所
     規定「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
     亦即在審酌以其他方式(如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
     均確定地無法保全被告時始得為之,若有與羈押同等
     有效但干預權力較輕微之其他手段時,應選擇該其他
     手段,不得率予羈押。又縱被告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各款事由,仍需就案件訴訟進行之程度,具體
     審酌案件情節及客觀情事以資判斷其必要性是否仍然
     存續,而隨著訴訟之進行逐漸接近真實之結果,就各
     個訴訟階段審酌必然會有不同之結論,非謂該必要性
     增減之判斷有一定必然之傾向。至於用以安撫被害人
     、作為滿足部分人民迫切之應報需求或其他目的考量
     等因素,自非現代立憲主義之民主法治國家所應有之
     作為。
                     查被告所涉雖係最輕本刑5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惟
     以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   款重罪事由作為羈押
     之理由,本應謹慎為之,以保障人權,臺灣高等法院
     97年度抗字第1311號刑事裁定亦同此旨。職是之故,
     經本院審酌目前本件案件情節、訴訟進行之程度、被
     告係卸任總統之身分等情況,以及本件被告於庭訊時
     已就起訴事實及相關事證逐一表示意見,並陳明日後
     將會依期到庭等等一切情節(見本院97年12月12日訊
     問筆錄),本院認非不得以限制住居、具保及其他必
     要處分方式替代而免予羈押,亦即被告並無羈押之必
     要性。
三、再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雖有第101條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
            一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又法
            院許可停止羈押時,得命被告應遵守經法院認為適當之事項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第116條之2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
            。綜上所述,本院基於前述理由,認為被告雖存有同法第
            101條第1項第3款重罪羈押之事由,然尚無羈押之必要,並
            審酌被告為卸任總統,屬知名人士,且依法由國家安全局派
            員跟隨,伊一舉一動均為國內外媒體、群眾關注之焦點,在
            國內設有戶籍,被告家屬亦均住居於國內,逃亡可能性低等
            一切情狀,本院認以限制住居、限制出境、限制出海,即足
            以擔保本案後續審理進行及保全被告之效果與目的。另本院
            考量被告於本案偵查中曾至全國各地公開發表演說,陳述本
            案相關案情,因而引發社會各方有不同意見,本院於庭訊時
            另依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4款規定,命被告於審判中應
            遵守「應遵期到庭,不得挾群眾不到庭」使審判順利進行。
四、綜上所述,爰命被告應限制住居於臺北市○○區○○路5段
            91巷2號11樓之1,並限制出境、出海,且應遵守「遵期到庭
            ,不得挾群眾不到庭」,如有違反,將依刑事訴訟法第117
            條第1項第4款規定,再執行羈押,以擔保被告嗣後遵期到庭
            接受審判及執行,並用以代替其因所犯係最輕本刑為5年以
            上有期徒刑之刑之重罪而須予羈押之必要性。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第116條之2,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1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周占春
              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何俏美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回覆 在12/19/2008 4:45:28 PM的回覆:
然而,以重罪為理由羈押被告,尚須具備另一不成文的構成要件,亦即必須「被告有逃亡之虞」,理由如下:................
------------
這是周占春自己講的。
回覆 和平 在12/19/2008 4:46:21 PM的回覆:
侵害的法益,完全不能比。擄人勒贖、性侵等嚴重侵害人身的犯罪,且有再犯之虞的,當然要押。至於其他案件,並不宜羈押。
回覆 在12/19/2008 4:47:24 PM的回覆:
當然啦!周占春可以ㄠ說前面的准予羈押說非予羈押顯然進行審判及是認為被告有逃亡之虞............

周   占   春   !   
回覆 在12/19/2008 4:53:45 PM的回覆:
周占春的裁定並沒有講到以<侵害的法益輕重>決定羈押與否的要件要素。
回覆 在12/19/2008 4:55:54 PM的回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7年度聲字第1976號
聲 請 人 甲○○
即 被 告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組織犯罪條例等案件,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人即被告甲○○之聲請意旨略以:伊收押迄今已7   個多
            月,哥哥領有殘障手冊,父親是80多歲的老榮民,於今年8
            月初住院觀察,檢驗出惡性腫瘤,目前病情嚴重;而母親60
            多歲,身體狀況欠佳,又要擔心父親病情隨時可能惡化,伊
            十分煎熬不捨,父親辛苦把伊養大,希望能回去照顧他,陪
            他到最後,不然會成為一輩子遺憾,爰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等
            語。
二、經查,被告甲○○因組織犯罪條例、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等
            案件,其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為反覆實施同一強制
            、恐嚇危害安全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故本院前依刑
            事訴訟法第101   條之1   第1   項第4   款規定,於民國97年3   月
            3   日將被告羈押,嗣於97年6   月3   日、8   月3   日起,各延長
            羈押2   月。茲因上項情事依然存在,不能因具保而消滅,而
            被告以伊父母年事已高、身罹疾病為由,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均核與本案之羈押要件無涉,業經本院於97年8   月14日裁
            定駁回聲請在案,被告執此同一理由再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亦無理由。綜上,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8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      法 官 周占春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林晏如
回覆 在12/19/2008 4:57:04 PM的回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97年度訴字第33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
     現於臺灣臺北看守所
選任辯護人 王雅慧律師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被告甲○○之羈押期間,自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起延長貳
月。
            理      由
上列被告甲○○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前以被告犯罪嫌疑重大,並有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   項第3   款所定之情形,認有羈押必要,經於民國97年2   月29日將其羈押,並自97年5月29日起延長其羈押期間2   月,茲羈押期間將屆滿,茲查上項情形仍然存在,認該被告有繼續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自97年7   月29
日裁特為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周占春
                    法      官      林晏如
                    法      官 張永宏
回覆 在12/19/2008 5:00:43 PM的回覆:
要把周占春作過的裁定羈押與裁定延長羈押<全   部   找   出   來>!
回覆 在12/19/2008 5:04:21 PM的回覆:
標準一致嗎?大家可公評。
回覆 在12/19/2008 5:05:39 PM的回覆:
不要忘了!貪污可判無期徒刑。
回覆 在12/19/2008 5:08:13 PM的回覆:
周占春的裁定還曾經以預防性羈押(預防反覆實施為由)將被告延押,我想問周占春:你不知道預防性羈押的爭議性違憲性比重罪羈押還高嗎?您要不要再翻翻Roxin的書看看再來決定是否增加限制的要件呢?
回覆 在12/19/2008 5:09:15 PM的回覆:
結論:小老百姓,誰管你去死!   
回覆 在12/19/2008 5:13:10 PM的回覆:
看看林鈺雄教授的書就知道了,講到重罪羈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的判決林教授引用Roxin的說明說是與其是解釋法律,毋寧是轉化法律的意義。
但講到預防性羈押時,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也認為不違憲,Roxin是<嚴厲抨擊>。
至於在Roxin心中,預防性羈押跟重罪羈押哪個較嚴重侵害人權?值得思考。
回覆 在12/19/2008 5:16:51 PM的回覆:
再例如林山田老師,對於預防性羈押認為是修法的一大敗筆(林鈺雄教授的書上寫道;但對於重罪羈押似乎就沒這麼言力的批判。      
回覆 在12/19/2008 5:20:13 PM的回覆:
再看看林鈺雄教授自己對於重罪羈押與預防性羈押的批判內容與力道,兩者的人權檢驗上的程度高低,周占春法官,你應該好好想想阿!
回覆 在12/19/2008 5:28:56 PM的回覆:
還有,從侵害的法益的輕重來決定是否羈押,這是錯誤的,因為這跟<羈押的目的>無關,羈押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被告與證據,以利追訴審判與執行,跟法益的輕重無關。
沒有說同樣是重罪,因為你涉犯的罪所侵害的法益較重,所以就押。不然仍然是沒有擺脫押人的迷思。
回覆 在12/19/2008 5:38:37 PM的回覆:
希望周占春法官在作成預防性羈押的裁定時,也想到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所謂<極其例外的情形>到底是甚麼。
回覆 周占春不配當法官! 在12/19/2008 5:38:38 PM的回覆:
由周占春擔任審判長法官的被告
如果開庭前都加入民進黨   ,並且向周占春"輸誠",自稱是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會不會都被輕判或判無罪啊???
回覆 在12/19/2008 5:44:15 PM的回覆:
<預防性羈押>首見於1935年的納粹時代刑訴法。
1950年刪除
1964年又重新立法,但限於特定的性侵害案件(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認為不違憲但應該限定在<極其例外的情形>)
1972年擴大事由致某些具連續性質的財產泛罪(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認為立法者已經設定諸多要件,例如重大的犯罪,連續且重大影響法秩序的具體嫌疑,比例原則的戒命,因此不違憲)Roxin嚴厲抨擊。

回覆 在12/19/2008 5:50:42 PM的回覆:
至於在必要性的層次上,審理的法官也不應該以被告涉犯之罪嫌其侵害法益的輕重來決定是否必要,因為有無必要,是以不羈押是否顯然進行審判執行,而是否顯難,跟被告侵害的法益無關。
回覆 悲傷扁迷 在1/21/2009 6:38:51 PM的回覆:
記者:「陳致中、黃睿靚認罪了。」扁委任律師石宜琳:「真的喔,這件事情我還不曉得,剛剛總統相當關心案情發展,這部份則還沒談到。」


阿扁若沒被關
就可以掌握了

泛藍好狠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