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三寶佛(三世佛)
發表人 但願往生彌陀淨土  

發表日期

3/20/2009 9:49:42 PM
發表內容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38310;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祂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祂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迴,故亦號「接引佛」。在藏傳佛教,祂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

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莊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釋迦牟尼佛現在佛賢劫為第四佛,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佛法濟度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彌勒菩薩未來佛賢劫中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諸佛將濟度眾生,<超越輪迴>而成佛。

回覆 在3/20/2009 10:21:00 PM的回覆:
尼采於反基督(Antichrist)一書中,曾提到佛教:

實證的宗教   ----佛教

我希望我對基督教所作的責難沒有把我捲入隊另一個擁有更多信徒的有關宗教之任何不公道中:佛教。兩者都屬於虛無主義者的宗教----它們都是頹廢的宗教----但它們卻有顯著的不同。因為現在處於比較它的地位,印度的研究者深深的感激基督教的批評者。

佛教比基督教為寫實的,客觀而冷靜的提出問題是它的一部移產,因為佛教是產自於一個經過幾百年發展的哲學運動。當它產生時,神的概念已經過了長時間的運用了。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正的宗教。這一點甚至可以應用到它的知識論(一種嚴格的現象主義):它不再說與罪惡抗爭,而適當的尊重現實,只說與痛苦抗爭。由於佛教遠離那些道德概念的自欺,所以,佛教與基督教迥然不同。用我的話來說,它立於善惡之外。

..................

佛教排除祈禱,也不要用苦行;沒有無上命令,沒有任何一種強迫,即使僧侶團體中也沒有強迫(一個人可以再拖離僧侶團體)。所有這些都只會增加我們所說得過度敏感。基於同樣的理由,它不要求它的信徒與思想不同的人敵對,它的教義最反對的是仇恨,憎惡,怨恨的感情(不可以仇止仇----這是整個佛教令人動心的餘味)。.........

面對著他遭遇的表現於過度客觀性的精神困乏(即表現於對自己失去興趣,表現於失去重心,表現於自利心的喪失),它與一種嚴正的企圖相爭,這個企圖想把最精神話的利益帶回給人。在佛陀的教義中,自利心變成一種義務,變成一種必要的東西,你如何能避免痛苦這一問題調整並限制全部的精神糧食。(這裡,也許你可以回想那位也向純粹科學主義宣戰的雅典人----蘇格拉底,他將人的自利心高揚到成為一種倫理)。

(劉琦翻譯,志文出版社)   
回覆 在3/22/2009 12:28:08 AM的回覆: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唐   武則天   開經偈)

據說武則天初閱華嚴經時,因體會佛法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歡喜,故有感而發寫下開經偈。這首偈語可以說是充分地表達了輪迴迷途的眾生有幸見聞佛法時的歡喜。千百年來雖有許多人曾經試圖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見這首詩偈之精妙。
回覆 在3/22/2009 12:58:26 AM的回覆:
現代物理宇宙學一般認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即約137.3億(±1%)年前由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狀態膨脹而來。對於<大爆炸以前的宇宙>,目前只有一些猜測性的理論。而最新的研究則認為宇宙年齡為156億年,但是這個說法還未得到公認。對於<大爆炸以後的宇宙>,則可以用較成熟的理論加以描述。一種典型的理論是:

10-43秒: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   
10-35秒:宇宙由<夸克>-膠子電漿體構成,強相互作用、引力與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開。   
10-5秒:<電子>形成,宇宙主要包括光子、電子和中微子,溫度約1000億度。   
10秒:<質子>和<中子>結合成氘、氦等原子核,溫度30億度。   
35分鐘:形成原子核的過程(核融合,nucleosynthesis)停止,溫度3億度。   
30萬年: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為原子。物質和輻射脫耦,大爆炸輻射的殘餘成為今天的3K微波背景輻射。   
4億年:第一批恆星形成。   
20億年:星系形成。   
50億年:太陽系形成。   
目前宇宙還在繼續膨脹之中,這在觀測上為哈伯定律所概括。

維基
回覆 在3/22/2009 1:03:10 AM的回覆:
宇宙大小
目前關於宇宙<是否無限>的問題還有爭議。如果整個宇宙的空間部分是有限的,那麼可以用一個距離來表示。對於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來說,這就是三維空間的曲率半徑。但是,即使宇宙整體是無限的,宇宙的可觀測部分仍是有限的:由於相對論限定了光速為宇宙中信息傳播的最高速度,如果一個光子從大爆炸開始傳播,到今天傳播的固有距離為93億光年,由於宇宙在膨脹,相應的共動距離約為其3倍,具體數值與宇宙學參數有關,這一距離稱為今天宇宙的粒子視界。

另一個在物理學數量級估計中常用來表示宇宙大小的距離稱為哈伯距離,是哈柏常數的倒數乘以光速,其數值約為1.29   x   1028厘米,也恰為93億光年。科普和科技書籍中所說的宇宙的大小常指這個數值。哈柏距離可以理解為四維時空的曲率半徑。
回覆 在3/22/2009 1:06:31 AM的回覆:
宇宙的形狀
   威爾金森探測器測量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佈。宇宙的形狀是宇宙學中一個未解決的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說就是:「哪一個三維形狀才能最好地代表宇宙的空間結構?」

首先,宇宙到底是不是「平坦空間」,即大範圍內遵守歐氏幾何的空間還未清楚。目前,大部分宇宙學家認為已知宇宙除了大質量天體造成的局部時空褶皺,是基本平坦的-就像湖面是基本平坦但局部有水波一樣。最近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結果也肯定了這一認識。

其次,尚未清楚宇宙是否是多重連接。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沒有空間邊界的,然而其空間大小可能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二維的概念類推:一個球面沒有邊界,但是它的面積是有限的(4πR2)。它是一個在三維空間有固定曲率的二維表面。數學家黎曼發現了四維空間中一個與此類似的三維球形「表面」,其總體積為有限(2π2R3)但三個方向都朝第四個維度彎曲。他還發現了一個「橢圓空間」和「圓柱形空間」,後者的圓柱形兩頭互相連接但沒有彎曲圓柱本身-這一現象在普通的三維空間是不可想象的。類似的數學例子還有很多。

如果宇宙真是有限但無邊界的話,人沿著宇宙中一條任意方向的「直線」走下去,最終會回到出發點,其路線長度可認為是宇宙的「直徑」(這個直徑是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所無法想象的,因為它一定要比我們所見的宇宙部分大得多。)。

   
哈伯望遠鏡拍攝的高清晰度深場照片,顯示姿態年齡各異的河外星系。照片片上最小,顏色最紅的屬於人類看到的最古老的星系,在宇宙年齡約8億年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宇宙有可能具有多重連接的拓撲學結構。如果這些結構足夠小的話,人類,就如同在掛了多面鏡子的房間里,可能在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天體的多個影像。而實際的天體數量就會比觀測所見少。從這個角度講,星體和星系應該稱作「所觀的影像」才合適。這個可能,至今沒有被徹底否定,但最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結果認為是很不可能的。

回覆 在3/22/2009 1:09:08 AM的回覆:
宇宙的命運
根據天文觀測和宇宙學理論,可以對可觀測宇宙未來的演化作出預言。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的膨脹滿足弗里德曼方程。多年來,人們認為,根據這一方程,物質的引力會導致宇宙的膨脹減速。宇宙的最終命運決定於物質的多少:如果物質密度(1)超過臨界密度,宇宙的膨脹最後會停止,並逆轉為收縮,最終形成與大爆炸相對的一個「大坍縮」(big   crunch);如果物質密度(2)等於或(3)低於臨界密度,則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另外,宇宙的幾何形狀也與密度有關:   如果(1)密度大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應該是封閉的;如果(2)密度等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是平直的;如果(3)宇宙的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是開放的。並且,宇宙的膨脹總是減速的。

然而,根據近年來對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天文觀測,雖然物質的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卻是平直的,也即宇宙總密度應該等於臨界密度。並且,膨脹正在加速。這些現象說明宇宙中存在著暗能量。不同於普通所說的「物質」,暗能量產生的重力不是引力而是斥力。在存在暗能量的情況下,宇宙的命運取決於暗能量的密度和性質,宇宙的最終命運可能是無限膨脹,漸緩膨脹趨於穩定,或者是與大爆炸相對的一個「大坍縮」,或者也可能膨脹不斷加速,成為「大撕裂」(big   rip)。目前,由於對暗能量的性質缺乏了解,還難以對宇宙的命運做出肯定的預言
回覆 在3/22/2009 2:18:59 PM的回覆:
淨土宗修行原先按照的經典為三經一論;淨土三經即為三部阿彌陀經的合稱:
1.   《佛說阿彌陀經》——亦稱《小阿彌陀經》。   
2.   《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   
3.   《大乘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   
一論為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

後來又追加了兩部經的部份經品:

4.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清代咸豐年間的魏源(魏默深)居士將之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第四經。   
5.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清末民初時印光大師又將之列入,為淨土第五經。   
從此這五經一論確定為淨土宗修行的參考經典。

回覆 在3/22/2009 2:21:36 PM的回覆:
淨土宗是大乘漢傳佛教的一個宗派,祖庭位於新密超化寺。始於東晉慧遠大師(334年∼416年),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而得名。經唐代善導大師(613年∼681年)發揚光大,流傳於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這一宗派認為,依賴個人的力量獲得徹底解脫十分困難,如果加上佛力的接引、救援,脫離現世的穢土,往生到西方淨土,在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的教誨下,可以較容易的獲得解脫。這一法門因修行簡單,在民間廣為流行。

淨土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行者日常念佛修行,命終時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以自力加上他力的修行方法。

漢傳佛教中,最早宣揚淨土思想的,是北魏時期的曇鸞。

淨土宗誕生之初,曾被一些宗派視為異端。淨土宗之外的漢傳佛教宗派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認為要通過艱苦的修鍊才能獲得解脫,淨土宗的「捷徑」因此受到強烈的批判。禪宗六祖惠能曾諷刺一般淨土行者不明淨土法門真意,說:「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方?凡愚不了自性,不識心中淨土,願東顧西」(《六祖壇經》)。

但是,淨土宗的影響日益擴大,逐漸被其他各宗所承認和吸收,加上其修鍊方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在大眾中流傳甚廣,對漢傳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明清時,漢傳佛教已形成禪宗和淨土宗兩宗獨秀的局面,「南無阿彌陀佛」也成了漢傳佛教信徒經常誦念的佛號。

淨土宗並不像禪宗一樣,有法脈衣缽傳承,淨土宗的祖師是後人根據他們弘揚淨土的事跡來判別,現今經後人所公認的有十三祖: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袾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印光。

847年日僧圓仁入唐求法,把淨土法門傳入日本,1175年日僧法然依據善導所著之《觀無量壽佛經疏》創立日本淨土宗。

著名的日本淨土宗有鎮西派知恩院、西山派永&#35251;堂、&#27972;土真宗。

淨土二字,是一個統稱,可以次序區分為四種:

常寂光淨土   
實報莊嚴土   
方便有餘土   
凡聖同居土   
這四者中,又細分為九品,高下不同;皆由修行人念佛功夫深淺的不同,而各往生淨土。所得之品位,亦有高下階級之殊,但若能不斷功用,自然日有勝進。(註:往生後以四土九品區分,並不是佛陀有分別心,而是類似因材施教的性質。因為往生西方的眾生程度參差不齊,所以阿彌陀佛把這些眾生依程度區分成九種,並給予不同方式的教學。

當往生淨土以後,由於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就算往生的眾生本身的惡業未除,亦不會再生起作惡的念頭。而且能夠親聽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的說法,證得無生忍。學有所成以後的菩薩將會返回娑婆世界去幫助其他的眾生。打個比喻來說,極樂世界其實就是阿彌陀佛在外國設立的高等學府,眾生只要發願就能夠到這所學府進修。到學有所成時便會返國幫助國家建設一樣。

由於淨土宗能夠三根(指上、中、下根性的人)普被,而且容易修習,所以弘揚淨土宗的大德都將之判別為「易行道」以跟其他依靠自力的修行方法(即「難行道」)作分別。

淨土宗修學所依據的主要經典,一般包括五經一論。

念佛法門主要是以信、願、行為三要。

信:   
相信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夠接引發願往生淨土的眾生。   
相信念佛法門的殊勝。   

願: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願得阿彌陀佛的接引。即除了靠他力以外亦需要自力才行。正如眾生落入大海中,如有人投下救生圈而你不接受的話就不會得救。   

行:念佛、拜佛、修三福。   

而念佛有四種方法:
持名念佛。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口念清清楚楚,耳聽得了了分明,一心只念著佛號。   
觀像念佛。先觀阿彌陀佛的聖像或畫像,把佛的相好莊嚴謹記在心,然後靜坐觀想佛相。   
觀想念佛。依《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觀想西方三聖的三十二相,觀想九品眾生如何獲西方三聖接引。   
實相念佛。了解緣起性空,理一心的正觀。就是念實相佛。這是以自力為主的修行法門。

維基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