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總統立委合併選舉 預計明年1月14日投票
發表人 蘋果日報  

發表日期

4/20/2011 12:07:40 PM
發表內容 總統立委合併選舉   預計明年1月14日投票

2011年   04月20日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下屆總統與立委選舉確定合併舉行!中央選舉委員會昨經兩小時討論,決定第13任總統與第8屆立委在同一天舉行。至於投票日期,中選會主委張博雅說,最快下月17日決定;執政黨高層則指,明年1月14日最有可能。屆時預估有1800萬投票人數,選民將在投票所同時領到總統、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政黨共3張選票,分投不同票匭。

總統、立委合併選舉早在4年前就有過討論,但當時的中選會認為「朝野沒共識」,決定不合併;去年底有立委重新建議合併,中選會才又開始研議,今年在全台邀請各政黨代表、學者、教育界人士、各地選委會代表舉辦5場公聽會,並進行民意調查,結果有5成6受訪民眾支持合併選舉,另內政部也進行民調,高達6成1民眾贊成合併選。   

可省5億元經費
中選會表示,過去立委選舉估計花費11億元,總統選舉也要花12億元,兩項合併後可節省5億元經費。張博雅說,合併可讓選民不用兩次奔波投票所,降低選舉頻率也可避免無謂內耗,對產業發展及投資環境有加分效果,加上多數民意支持,委員會最後決議合併。
張博雅表示,昨會中所有11位委員「沒有人反對」合併選舉,僅部分委員對合併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與《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兩項法律不一致處,該如何適用有疑慮,中選會近期將與內政部開會研商解決。
中選會副主委劉義周解釋,例如攜帶手機進投票所,依《公職人員選罷法》處3萬至30萬元罰鍰;但依《總統副總統選罷法》可處1年以下刑責或科3萬元以下罰金,雖說《行政罰法》規定兩法皆觸犯時應以刑責處罰,但過去選務人員多認為「處罰太重」,以勸導民眾盡快離開現場的方式「彈性處理」。因此兩項選舉合併後,類似重疊罰則如何處理,內政部將開會討論。   

設籍時間不修改
另外,民眾在立委選區當地設籍滿4個月即有投票權,但總統卻要設籍中華民國滿6個月才能投票,外界認為規定不一也會增加選務複雜度,但內政部認為總統重要性較高,本來就應設籍較長時間,不須改變,所以不必修法,屆時中選會將計算兩個不同的選舉人數,因此不影響合併選舉。   

不在籍投票暫緩
至於合併投票日期會訂在何時?與會者說,因為立委就職日期在明年2月1日,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須在就職日前10天選出,《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雖未規定總統產生日期,但避免看守期間太長,在1月中投票較適宜,「過渡看守期4個月是最大期限」。
目前傳出來是1月14日與21日(小年夜)兩天擇一。中選會主委張博雅昨說,近期將與地方選委會討論,最快下月17日決定。至於原先規劃的不在籍投票,內政部考量併選增加選務複雜度,將暫緩推動,下屆總統、立委選舉民眾仍須在戶籍地投票。
中選會官員昨說,如以2008年總統選舉投票人數1700餘萬人、立委選舉1600餘萬人推估,明年合併選舉的投票人數可能接近1800萬人。   

選民憂憲政空窗
據《蘋果》昨民調顯示,高達55.14%受訪者贊成合併選舉;《蘋果》昨隨機街訪,也是多數民眾贊成合併選。民眾黃文見說:「合併選舉可以減少來回奔波,不用投兩次票,很方便。」民眾王瑞德認為:「立委與總統選舉才差兩個月,分開選太擾民了。」但民眾黃建翔反對合併選舉,他說:「如果政黨輪替,新任總統就職前的空窗期過久,容易造成政局動盪不安。」
至於投票日訂在哪一天較適合?宜蘭縣國中教師呂承昊說:「如果是在1月21日(小年夜)投票,支持對象若選輸了,很多人會吃不下年夜飯,還是14日比較適合。」   

總統、立委   合併選舉投票資訊
●投票日期:最有可能在明年1月14日
●投票人資格:年滿20歲的中華民國國民
●預估投票人數:1800萬人(2008年1月立委選舉1685萬6584人;   2008年3月總統選舉1732萬1622人)
●選舉方式:選民在戶籍所在地投票,每人領取總統、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政黨共3張選票,分投不同票匭
●立委就職:明年2月1日
●總統就職日:明年5月20日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回覆 蘋果日報 在4/20/2011 12:08:40 PM的回覆:
遇危機難決策   憲政空窗   恐達4月
朝野齊呼籲速訂「交接條例」

2011年   04月20日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中選會昨決議下屆總統與立委合併選舉,依法須在明年1月21日前投票,若總統未連任,新任總統等待就職期將達4個月,據中選會統計,將是全世界總統制國家中最長的。學者主張,建立交接制度有助降低民眾疑慮。
民進黨呼籲盡速完成「總統副總統職務交接條例」立法,以防憲政空窗期發生重大事件,陷國家於混亂,並為政黨輪替做好準備;國民黨也希望明訂看守總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我國過去總統選舉投票多在3月20日前後,距5月20日總統就職約2個月,淡大公共行政系教授陳銘祥昨質疑,台灣憲政體制本來就不可能總統跟立委一起選,併選後憲政空窗期由2個月變4個月,而卸任總統重大決策都不處理,恐耽擱太久。他並指,若才選完立委就倒閣,看守總統若被迫解散國會,一個看守總統怎可解散最新民意的國會?這會出問題。   

「不會發生解散國會」
據透露,昨中選會委員會議中,有委員認為應針對社會有疑義部分修法處理,但多數人認為修法來不及,且選舉合併適法沒有問題;也有委員擔心若政黨輪替,即將卸任總統若解散國會,可能造成憲政危機,但多數委員認為明年即使政黨輪替,也不會發生解散國會的狀況。中選會委員陳國祥說,若總統當選人和原總統政黨不同,原總統應有政治風範,尊重當選人意見;合併後等待交接的期間長一點,但未剝奪原總統職權。   

扁稱交接「驚濤駭浪」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也說,就算憲政空窗期僅2周也可能會出事,重點是研擬交接可能出現的狀況、阻力或預防重要文件遺失等,只要朝野對「交接條例」草案有共識,應可降低民眾疑慮。
前總統陳水扁曾在其著作《世紀首航》說,2000年政權移交情況以「驚濤駭浪」形容也不為過。   

防止交接期調動人事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立委呂學樟提「交接條例」草案,規範移交內容,包括印信、文件檔案均應移交;未連任總統在新任總統當選後不得任命、調動公務員,新增的重大政策、特別預算也要凍結等。該草案在2008年4月因民進黨團要求協商,未完成立法。
如今憲政空窗期恐延長到4個月,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昨說:「馬英九須負起責任!」要求立院盡速完成「交接條例」草案立法。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痛批,合併選舉是政治考量,若期間發生金融、台海危機,看守總統要尊重當選者,完成「交接條例」立法,才能亡羊補牢。
但中選會主委張博雅昨說,若憲政空窗期會產生問題,不論1個月、2個月還是4個月都一樣。國民黨團書記長謝國樑認為,可立法明訂新舊總統交接期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避免重演2008年扁政府交接期調動人事,及凍漲油價造成國庫損失等狀況。   

學者憂規範嚴難做事
但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陳耀祥質疑,「交接條例」草案規定舊總統若遇重大危機卻什麼都不能做,這會出問題,總統要行使統治的行為,規範太嚴,反而無法做事。   

「總統副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重點
自中選會公告當選之日起7日內,應成立總●統、副總統交接委員會,置委員長1人、委員10人。
●自中選會公告當選日起,總統、副總統當選人得成立臨時辦公室,費用由總統府支應。
●總統交接移交事項如下:印信;國防、外交、兩岸及情報之特殊檔案;總統府文件檔案;其他重要文件。逾期不移交或移交不清,若涉刑責者應送辦。
●現任總統、副總統未連任者,自中選會公告新任總統、副總統當選日起,不得任用或遷調公務人員。
●總統、副總統當選之日起,除立院已通過之法律、預算案,新增之重大政策、特別預算均凍結。   

兩次政權移交   出現的問題
●2000年:李登輝→陳水扁
◎陳水扁在《世紀首航》書中指出,無政權移交清冊,國家安全會議沒完整檔案資料,移交時連一份會議紀錄的檔案都沒有。
●2008年:陳水扁→馬英九
◎國民黨政權移交小組召集人詹春柏指出,2008年9月特偵組搜查扁辦,發現17箱公文未歸檔。
◎國民黨政權移交小組執行祕書賴素如說,交接時總統府五長(正副總統、祕書長與2名副祕書長)辦公室有多少公文及何時完成交接,無法掌握。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回覆 放心 在4/23/2011 12:39:42 PM的回覆:
等民進黨的總統要連任時,隔天「交接條款」藍委就會漏夜拼出來~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