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一○○年度台上字第四二○八號(不自證己罪原則)
發表人 拙見  

發表日期

11/9/2011 8:44:19 PM
發表內容 以下判決給版友參考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一○○年度台上字第四二○八號:
惟查:(一)、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明定被告以
外之人(含證人、被害人、告訴人、共同被告等)於偵查中向檢
察官所為陳述,性質上屬審判外陳述,其證據能力之有無亦應適
用傳聞證據原則排除及例外容許法則。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
三規定:「證人、鑑定人依法應具結而未具結者,其證言或鑑定
意見,不得作為證據。」所謂「依法應具結而未具結者」,係指
檢察官或法官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以證人身分
傳喚被告以外之人到庭作證,或雖非以證人身分傳喚到庭,而於
訊問調查過程中,轉換為證人身分為調查時,此時該供述之身分
為證人,則檢察官、法官自應依本法第一百八十六條有關具結之
規定,命證人供前或供後具結,其陳述始符合第一百五十八條之
三之規定,而有證據能力。若非以證人身分傳喚,而以共同被告
身分傳喚到庭為訊問時,其身分既非證人,即與「依法應具結」
之要件不合,縱未命其具結,純屬檢察官或法官調查證據職權之
適法行使,當無違法可言。前揭不論係本案或他案在檢察官或法
官面前作成未經具結之陳述筆錄,係屬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
檢察官或審判外向法官所為之陳述,本質上屬於傳聞證據,基於
保障被告在憲法上之基本訴訟權,除該被告以外之人死亡、身心
障礙致記憶喪失或無法陳述、滯留國外或所在不明而無法傳喚或
傳喚不到、或到庭後拒絕陳述等情形外,如已經法院傳喚到庭具
結而為陳述,並經被告之反對詰問,前揭非以證人身分在法官面
前未經具結之陳述筆錄,有證據能力;而在檢察官面前未經具結
之陳述筆錄,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者外,得為證據,並於判決內
敘明其符合傳聞證據例外之理由,即屬合法。另具有共犯關係之
共同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兼具被告及互為證人之身分。倘檢
察官係分別以被告、證人身分而為訊問,並各別踐行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二項之告知義務,使該共同被告
瞭解其係基於何種身分應訊,得以適當行使各該當權利,不致因
身分混淆而剝奪其權利之行使,則檢察官此種任意偵查作為之訊
問方式,尚難謂為於法有違。至若同時以被告兼證人之身分兩者
不分而為訊問,則不無將導致共同被告角色混淆,無所適從或難
以抉擇之困境。其因此所取得之供述證據,是否具有證據能力,
應分別情形以觀:(1)、被告消極不陳述之緘默權與證人負有應據
實陳述之義務,本互不相容。共同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同時併
存以證人身分之陳述,囿於法律知識之不足,實難期待能明白分
辨究竟何時為被告身分、何時係居於證人地位,而得以適時行使
其各該當之權利;並因檢察官係同時告以應據實陳述之義務及偽
證罪之處罰等規定,亦不無致共同被告因誤認其已具結,而違背
自己之意思為不利於己之陳述,因此妨害被告訴訟上陳述自由權
之保障。準此,共同被告就自己部分所為不利於己之陳述,得否
作為證據,端視其陳述自由權有無因此項程序上之瑕疵受到妨害
為斷。如已受妨害,應認與自白之不具任意性同其評價。(2)、被
告之緘默權與免於自陷入罪之拒絕證言權,同屬不自證己罪之範
疇,兩者得以兼容併存,並無齟齬。行使與否,一概賦予被告、
證人之選擇,並非他人所得主張。就共同被告所為不利於其他共
同被告之陳述而言,固亦有類如前述之角色混淆情形,然因該共
同被告就此係居於證人之地位而陳述其所親自聞見其他共同被告
犯罪經過之第三人,無關乎自己犯罪之陳述,如檢察官已踐行刑
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告知證人有拒絕證言之權
利,則該共同被告基於證人身分所為不利於其他共同被告之陳述
,係其行使選擇權之結果,雖檢察官同時又贅餘告知被告之緘默
權,然此兩種權利本具有同質性,互不排斥,是以此項程序上之
瑕疵,並不會因此造成對該共同被告陳述自由選擇權之行使有所
妨害,其此部分之陳述,自得作為其他共同被告犯罪之證據。本
件共同正犯即證人吳書銘既經第一審法院傳喚到庭具結而為陳述
,並經被告為反對詰問在卷(見一審卷第一○五至一一一頁),
被告在憲法上之基本訴訟權已受保障,從而檢察官依職權調查證
據之訊問筆錄即無排除之理。原判決理由先說明吳書銘偵查中以
證人身分具結之證言有證據能力(見原判決第四頁第三項、第六
頁末起第二行至第七頁第五行)。卻又謂:「共犯吳書銘於民國
九十八年三月十日偵查期日以被告身分所為之供述,並非以證人
之身分陳述,檢察官未告知得拒絕證言之權利與具結之義務及偽
證之處罰,復未經具結,與檢察官訊問證人應遵循之法定程序不
符,此部分供述應無證據能力。又同年月十六日偵查庭,吳書銘
經以證人身分依法訊問後,檢察官於同一偵查庭另以被告身分詢
問其有關一五四五公克愷他命交易實情,其所陳述不利於本件被
告部分,此部分吳書銘係以被告身分所為陳述,應與其為證人時
之陳述相區隔,亦應認無證據能力」(見原判決第四頁第三項)
云云。區分吳書銘證人身分與共同被告地位之陳述筆錄效力,又
未敘明有何「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及就上開情形分別以觀,致其
前後論述矛盾,洵有失當。(二)、審理事實之法院對於被告有利及
不利之證據,應一律注意,詳為調查,綜合全案證據資料,本於
經驗法則以定其取捨,並將取捨證據及得心證之理由於判決內詳
為說明。故證據雖已調查,而事實仍欠明暸,尚有其他客觀上為
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基礎之證據並未調查,仍難遽為被告有利或
不利之認定;如有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率行判決,其判決當
然為違背法令。原判決就此二部分為被告無罪之諭知,係以被告
始終否認犯行,除共同正犯周宏俊、吳書銘、李文前後不一之
證述外,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證明,因認被告所辯其於九十七
年間雖曾進出大陸多次,但係前往投資電動玩具事業及旅遊,非
進行走私毒品乙情,應非無據,為其主要論據。然(1)李文證稱
:「(0000000000號門號是何人所有?)是周宏駿拿給我帶的,
為了聯絡毒品運送及相關事宜」(見第二五七七七號偵查卷第一
宗第一一四頁);周宏駿亦證稱:「專門供領貨用的0000000000
號電話,都是被告所提供」(見第四七二一號偵查卷第八至九頁
);「其一向與被告聯絡,被告以所交付之前述手機與其聯絡,
也只有被告會撥打這支手機」、「因為當初運送毒品聯絡過程,
被告一開始就拿手機給我,由我負責實際接貨,他沒有出面接過
貨,都是打電話指示我,所以我在接貨過程中,沒有其他人看到
被告出現過」(見第八六八號偵查卷第二四頁);「0000000000
號電話是被告交給我作為收九十七年十二月二日及九十七年十二
月九日包裹聯絡用,雖我不知被告是否有參與九十七年十二月二
日及九日走私愷他命之事,但因電話是被告交給我的,所以我在
先前的警、偵訊中,才會說電話是被告打的、愷他命是被告寄送
的」、「被告交給我這支行動電話號碼,除了被告知道以外,沒
有其他人知道,從被告交付電話給我後,就有關本案收受包裹、
交付毒品、匯款等事,我都是依該電話指示,收受包裹的部分是
電話響了不要接,如果是大陸打來的電話就表示過幾天包裹會寄
來,有時候被告會直接到我旱溪東路的住處附近來找我,當面跟
我講去哪裡收錢、匯款」等語(見一審卷第一一二、一一三、一
四一頁)。倘若無訛,則門號0000000000電話似係被告所交付,
且事後被告亦自周宏駿處收受相關毒品交易之款項,原審既已調
取該門號之申領人(見原審卷第五四至五六頁)及當場自李文
身上扣得之相關金融帳戶查詢資料(見第二五七七七號偵查卷第
六頁背面、第十至十一頁,原審卷第一一二至一二五頁),允應
依卷內資料傳喚上開門號申領人林少君到庭詰問,或再函調該金
融帳戶相關往來匯款資料(據李文所陳尚有;新光銀行新埔分
行吳靖怡帳戶:0000000000000   ,國泰世華銀行松山分行黃雅琦
帳戶:000000000000,台灣郵政永吉郵局許文彬帳戶:00000000
000000等)及被告與周宏駿所有金融帳戶,裨明周宏駿所供是否
屬實,以釐清案情,此非無法或難以調查之證據,原審捨此不為
,遽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於法嫌有未合。(2)原判決以00000000
00電話於九十七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時三十六分接收0000000000
0號電話,函詢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查知所顯示之國碼為   86
,而86為大陸地區之國碼(見原審卷第一二六頁)。因認周宏駿
所接收之上開電話,係當日身處大陸地區之不詳人士,而非已入
境台灣之被告,遽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然大陸地區之手機若漫
遊至台灣撥打,所顯示之國碼是否仍為86?尚待釐清。以上疑點
俱與被告所辯是否可信暨其有無本件運輸愷他命、私運管制物品
進口等犯行攸關,為期發現真實,無枉勿縱,以維護公平正義,
猶有詳加調查釐清之必要。原審對卷內證據資料所呈現之上述疑
點均未詳加審究釐清,並於理由內剖析論敘明白,遽行判決,自
有調查未盡及理由欠備之違法。以上或為檢察官上訴意旨所指摘
,或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應認原判決關於此二部分均有
撤銷發回之原因。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