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賭博罪的保護法益(沈柏洋博士)
發表人 uci校友  

發表日期

11/19/2011 10:56:18 AM
發表內容 賭博罪的保護法益,通俗的說法認為本罪保護社會的善良風俗,

但其實是個人財產的君父思想式保護,或是對於財產得喪的經濟秩序

的保護。

講白一點,因為賭博不是資本主義典型的賺錢方式,所以賭博會破壞

資本主義用勞動來賺錢的原則,所以針對賭博必須加以處罰。
回覆 60歲就該退休 在11/19/2011 11:33:02 AM的回覆:
司法官貪污案   承審法官私會被告   遭停職
辯助繳犯罪所得   民:一定有鬼
2011年   11月19日   【丁牧群╱台北報導】法官操守又出包!審理司法官貪污案的高等法院法官宋明蒼,被同事目擊與被告、高院前庭長房阿生在高院一樓交談半小時,宋辯稱協助房繳交犯罪所得,但司法院認宋與被告不當接觸,昨將宋停職並送監察院審查,最重可將宋撤職。


宋明蒼(63歲)是審理中的司法官貪污案二審受命法官,巧合的是,宋與此案被告、高院法官陳榮和是法訓所15期同學,而房阿生是法訓所10期學長。宋昨下午得知被停職後立刻離開法院,無法得知回應。   
司法院祕書長林錦芳昨說:「法官跟被告只能在法庭見面,決不允許私下見面,不理解宋明蒼怎麼會做出這麼忌諱的事。」   
民眾陳淑芳質疑說:「宋明蒼簡直講屁話!他會協助其他被告繳交犯罪所得嗎?一定有鬼!」   
宋的同事則說:「宋跟陳榮和交情匪淺,宋每次開庭審完此案都會消失幾小時,疑似跟被告碰面,早就是政風人員鎖定對象。」   


高院碰面全都錄
台灣高等法院昨下午召開自律委員會,請宋到場說明為何本周二早上9時許與房阿生在高院一樓的訴訟輔導科碰面,宋解釋說:「只是協助他(房)繳交犯罪所得。」根據監視器畫面,宋與房當時或站或坐地交談,然後房拿出支票,繳交一審判決要追繳沒收的200萬元犯罪所得,由於監視器沒有收音功能,無法確知兩人聊些什麼。
高院昨下午決議請司法院懲處宋,理由除了他「不當接觸被告」,還包括宋長期「敬業精神不足」,不但判決書寫得邏輯不通,離譜的是,庭長洪光燦多次要他補強、改寫判決書,宋竟回嗆:「不然你(洪)自己放假來加班改寫。」   


若遭彈劾恐撤職
司法院昨傍晚快刀斬亂麻,依《公務員懲戒法》火速將宋停職,送監察院審查,未來監察院若通過彈劾宋,公懲會最重可將宋撤職。另外,在押的檢察官詹昭書在新竹地檢署任內,利用辦案機會向溫泉業者索賄甚至由業者提供汽機車及家具,檢審會也決議將他停職並移由監察院議處。   

回覆 這麼快? 在11/19/2011 4:18:50 PM的回覆:
去年在這裡他還說他還沒去賓州大學念法社會學女性主義咧......

今年11月就拿到博士了喔?

回覆 ??? 在11/19/2011 4:49:37 PM的回覆:
沈柏洋博士???
回覆 不懂 在11/19/2011 7:02:57 PM的回覆:
爲什麼一個國內新興的刑法大師不能攻讀刑法,回國後當刑法教授.......

蠢見覺得,如果讀的是社會主義,應該回來就不是在學界教刑法,
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浪費了一個天才型的刑法巨擘阿
回覆 mtv 在11/19/2011 7:17:45 PM的回覆:
不去論實質的看法
反到討論起八掛了
回覆 勿造神 在11/19/2011 7:20:11 PM的回覆:
他刑法天才?
蔡聖偉
許澤天
徐育安
薛智仁
不就天才中的天才?
回覆 在11/19/2011 7:30:55 PM的回覆:
刑法學的領域是不可能有天才的!
頂多只能說:Roxin參考的文獻比Stratenwerth多!
回覆 pop 在11/19/2011 7:39:20 PM的回覆:
依本人看法
要同時精通刑事實體法和刑事程序法的人
才算天才
回覆 洛克遜 在11/19/2011 7:47:57 PM的回覆:
這種人目前台灣只有一個
公認的刑事法專家、天才
林鈺雄(可能很多人不曉得他是台大政治的轉系生吧>   <)
不過現在實務刑事訴訟法的見解
還是美日當道就速了   orz
回覆 洛克信 在11/19/2011 8:29:54 PM的回覆:

讀政治幹麻~淋浴熊(誤)      林鈺雄轉系轉對了!
回覆 科科 在11/19/2011 9:22:25 PM的回覆:
還在迷信

真正的天才非常少
我在台大也只看過一個而已
但沒念博士
去當司法官了   
(我還寫信跟她講沒繼續封頂很可惜)

類似天才的
一班中能有兩三個就很了不起了

多聽些老師喇低賽的經驗談就知道了
很多台大的老師
當初也是不可一世,後來受挫跌倒,才又努力爬起來
不然就是原本是放牛班,後來才又念上來的
很少是天才型的一路順暢無阻

非本科系早就很多人當到高院法官
非本科系也老早有人出國去念法學博士了
更不用說最近了
連私校都能出國念法學博士
輔大、東海都有能力去德國念法學博士回來
連玄奘都有人去念慕尼黑法學碩士咧

社會學科哪來的天才
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收穫
所謂的好學生頂多是比別人更自制自律而已

雖然我真的看過一個天才
高中成績全國前十名
大學拿書卷   應屆又三榜   不但順利畢業   連受訓成績都是頂尖
這種人真的非常少
能在不同階段、各種面向不同要求上
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
言談、文筆更是令人驚豔的
真的是少之又少

單純看某一時間的成績就來論斷
實在太膚淺了
跟愛慕虛榮的學生家長沒兩樣
回覆 小道消息 在11/19/2011 9:33:43 PM的回覆:
上課時
陳忠五老師好像有說過
他大學民總好像二修還三修
結果現在變民法大家

回覆 路人 在11/19/2011 9:34:00 PM的回覆:
很客氣的一個老師,我沒上過他的課,但是就算拿其他補習班的東西問他,也會說的很詳細,然後告訴你考試怎麼寫比較保險.
這不是打廣告.他畢竟短時間內不會在補教圈出現了
回覆 科科 在11/19/2011 9:36:08 PM的回覆:
本來現在看他就不是以補教老師的角度
學成回國後
就變助理教授
也沒有什麼廣告不廣告吧
回覆 = =" 在11/19/2011 9:55:09 PM的回覆:
補教老師本來就沒啥了不起阿
(當然不是指宇法   ^^)

我好幾個同學
考了三年才上   (有的還超過咧)
上榜連碩士都還沒畢業
就可以去補習班教了

只要你的口條不差
膽子夠大
不也都拿以前自己上課那套來教
有認識學長姐的
不但吃好道相報一起教   還能一起編教科書咧

真想不透
平平都是同樣一個人
怎麼好像考過一個律師
就瞬間封頂了   
這也是法律圈很好笑的事情   (跟前幾篇文考上說前後類似)

呵呵
回覆 所謂天才 在11/20/2011 12:04:16 AM的回覆:
就我所認知的…

應該不是指從小到大都成績頂呱呱、台大法律(研所)、書卷獎累積起來的吧!

而是指用比一般人少的時間(因為他們愛玩or根本不削),卻能達到資優生(書呆子)一樣的成績,這才是所謂的「天才」吧。

有別於用「時間」和「專心」堆砌起來的「地才」吧!!
回覆 張麗卿不算嗎? 在11/20/2011 12:10:25 AM的回覆:
「公認的刑事法專家、天才」
++++++++++++++++++++++++++++++++++++++++

所謂的「公認的」,是自古相輕的學者們之間公認的嗎?
還是考生們之間公認的,跟張老師不在台、政有莫大關聯性吧?
回覆 所謂天才 在11/20/2011 12:12:53 AM的回覆:
看來諸位對於天才的認知讓人不敢恭維!
希望不要因為念了法律,就讓自己禁錮在小小的牢籠裡,人生變成這樣會不會太可憐了?

看看維基百科上所謂的天才吧!

天才是指某人展現了卓越的智力、創意。而此創意則通常指在未知領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在科學上,對天才兩個字並沒有準確的定義。而天才這個用語有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依舊是爭論性的議題。天才可以形容一個人的某種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通曉各方面學問的博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或是李奧納多·達文西);或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例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或是史蒂芬·霍金)。對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天才,目前科學界仍在研究中,但是在心理學界則已經提出了相關見解。
回覆 羅素評維根斯坦 在11/20/2011 12:22:06 AM的回覆:
維根斯坦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大都處於中下水平,在度過了三年的不愉快後,更帶著高考的落敗離開了這裡。

羅素稱與維根斯坦的這場相識是他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之一」。

羅素稱維根斯坦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範例」:熱情、深刻、認真、純正、出類拔萃。
回覆 不妨看看 在11/20/2011 12:26:58 AM的回覆:
叔本華   <論天才>   

  天才是這種非意志性認識的最高形式。生命的最低形式完全由意志組成,沒有認識;常人大部分由意志組成,認識較少;而天才的大部分是由認識組成,意志極少。“天才就在於:認識功能的發展遠遠大於意志的需求。”這包括一部分生殖力量向理性活動的轉移。“天才的根本條件就是理性和敏感性對生殖力量非   同尋常的支配”。所以,天才與女人格格不入,因為後者代表生殖、代表理智對生存和求生意志的屈從。“女人可能能力很強,但沒有天才,因為她們總是傾向主觀”;對她們來說,一切都帶有個性,都被視為實現個人目的的手段。可另一方面,天才是最完美的客觀性,——即精神的客觀傾向。……      
                     
            天才有能力擺脫自己的利益、希冀和個人目的,並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擯棄自己的個性,以成為純粹的知體和反映世界的明鏡。……因此,面部的天才表現就在於知識對意志的決定性主宰十分明顯地反映在臉上。在凡夫俗子的表情中,意志的表現總是占上風,認識只有在意志的推動下才發生作用,並且被個人得失的動機所左右。      
  
            掙脫了意志的任桔,理性就能如實地觀察事物;“天才為我們豎起了一面魔鏡,清晰、集中地照出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一切偶然及無關的因素都被剔除”。猶如陽光穿透雲層一般,思想能穿透激情、披露事物的內在性;在具體、單個的事物中,它尋求“柏拉圖式的表像”,亦即普遍性質——這好比一個畫家,在他所描繪的人物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氣質和特徵,而且還有某些普遍性以及永久的實在。要表現這些,個人只是一種象徵和媒介。天才的秘密在於清楚、公正地去感知客觀性、基本性和普遍性。正因為超脫了主觀偏見,天才在這個充滿固執、實惠和自私活動的世界中才感到如此不適。他高瞻遠矚,卻未注意眼前;他粗心“怪僻”;他眼睛盯著星星,腳下卻跌入水井。因此,這就是天才不善交際的部分原因;他考慮的是基本的、普遍的、永恆的東西,常人所顧及的是眼前的、具體的和直觀的東西。二者在精神上毫無共同之處,永遠不可能溝通。“通常,善交際者往往才智平平、淪於粗俗”。天才有自己的補償,無需那些永遠依賴外界而存活的朋友為伴。“他從一切美感中得到的喜悅。藝術提供的慰藉和藝術家的熱情,……足以使他忘卻生活中的瑣事”   ,並且“彌補他由於清醒的意識而增添的痛苦,以及在另一類人中所受的冷遇”。      
                     
            然而,結果卻是:天才被迫離群索居,有時甚至被逼瘋;帶給他痛苦、幻象和直覺的極度敏感性,加上孤獨和不適感。崩斷了精神與現實之間的紐帶。亞里斯多德的高論在此又可適用;“凡哲學、政治、詩歌或藝術上的傑出人物似乎都性情憂鬱。”瘋癲與天才的直接聯繫“是由盧梭、拜淪、阿爾菲耶裡等偉人的傳記建立起來的。”“通過對瘋人院的不懈研究,我發現有些患者的確具有特殊稟賦,他們的天才明顯地從病症中顯露出來。”這些半瘋半醒的人,這些天才,卻是人類的真正貴族。“就理智而言,高貴的是本性(nature)。由此而劃分的界線遠比任何國家、出身、職務、財產或門第之間的界線更重要。”本性只給少數人以天賦,因為這種性格將拖累以具體和直觀為中心的正常的生活追求。“本性有時甚至意在使某些飽學之士成為耕田的農夫;的確,應該按本性之優劣這一響工准去評估哲學教授;這樣,人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成績是否不負眾望”。
回覆 不是想兔槽 在11/20/2011 11:08:00 AM的回覆:
而是指用比一般人少的時間(因為他們愛玩or根本不削),卻能達到資優生(書呆子)一樣的成績,這才是所謂的「天才」吧。

==========================

這就是傳統老一輩的迷思
或是牆裡牆外的差別
一般沒接觸過高等教育或是該領域外的人的想法
實際踏進來後
就算是台大
也才知道這種人少之又少   (好幾屆出一個就不得了)
或是社會對台大的迷思
以為大家都很行

更多台灣的資優生
實際上的訪談也只強調專注力跟唸書方法
光是專注力
一般人就很難做到了   

當然這是專指社會學科中的法律而言
對自然學科
從傳記中也知道
例如牛頓或愛因斯坦
根本也不是這種人   他們的努力比你想像的多更多
這只是世俗給他們的虛名而已
雖然牛頓最後有躁鬱症

這種傳統台灣家長思維
只會誤導小孩
或是給小孩推託的藉口
從小無謂的分級   造成心理偏差
很多人下場都很慘

不管是心理學家或是教育學家
近代都在主張要破除這種錯誤框架了
天才   或稱為資優生
是要送去檢定   送去特教的
也是要很認真去學習   去研究

不過沒辦法
這種錯誤從國小教育就開始偏差好幾十年了
回覆 另外 在11/20/2011 11:41:02 AM的回覆:
另外我之所以會認為他是我見過的天才
也是因為在台大越看越多的關係
(不管是學生或老師)

高中不清楚
或許高中比較像填鴨教育
但要在非台北高中考到全國前十名
那他對各學科的想像力也是相當不容易

高中學科好就代表會唸的法律好嗎
反例太多了
畢竟兩個是不同東西
要重新來過

大學拿書券   
畢業應屆就能三榜嗎
反例更多了   雖然不可否認的有一定教學優勢

再者   會念書就代表會寫論文   會發表嗎
相信這又是不同領域的才能了

會唸書   會寫論文   在司訓成績也能拿頂尖嗎
這應該又是另一個面向要求了吧

當然先不論那種醫生跳來法律了
至少單就法律來說
就我接觸過的
幾乎沒有人是不受挫中斷過的   (不管學生或老師)
只是或許他們爬起來的更快

我說的天才   也或許只可以說他的學習能力強   適應快
但真的是在這領域中少見的佼佼者
沒念博士個人覺得非常可惜

至於那種說   非不能   不為也
個人覺得是安慰嘴砲居多
至少目前沒親身見過實例
回覆 怎麼感覺 在11/20/2011 12:17:18 PM的回覆:
怎麼感覺叔本華的那篇文章(是從他的代表作節錄來出的還是從他的附錄與補遺?>是在講他自己?

呵呵..........

可是鄔昆如把它說成是進入現代哲學後的主觀主咧...................
回覆 123 在11/20/2011 6:23:28 PM的回覆:
你們都好棒
不是天才卻能評價天才的定義
大家都比天才還天才
回覆 ck 在11/20/2011 7:25:45 PM的回覆:
醫學生說:一堆庸才談天才,真是蠢材~
回覆 維根斯坦論天才 在11/21/2011 8:27:51 PM的回覆:
《維特根斯坦筆記》   復旦大學出版社   許志強譯   31--32頁   
在猶太人那裡,人們只是在聖徒的身上發現“天才”。甚至最偉大的猶太思想家也只不過是有才能而已(比如我自己)。   

我的思想的確是再生性的,我覺得這種看法包含著一些真實的東西。我相信,我從沒發明過一線思想。我一直是從別人那裡接受思想,僅僅以極大的熱忱直接抓住它,將它用之於我的澄清工作。這就是博爾茨曼、赫茨、叔本華、弗萊格、羅素、克勞斯、盧斯、威林格、斯賓格勒、斯拉法等人對我所起的作用。是否能把布羅伊爾和佛洛德的情況當做是猶太人再生性的一個例子呢?----我所發明的是新的明喻。

《維特根斯坦筆記》   復旦大學出版社   許志強譯   63--64頁、69頁   
天才的尺度是性格,---儘管性格本身並不等於天才。天才不是“才能加性格”,而性格則是以一種特殊才能的形式顯示出來。正如有人因為有勇氣而跟著別人跳進水裡,另一個人因為有勇氣而去寫一首交響曲(這是一個無力的例子)。   

天才並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可以說:“天才是靠勇氣去實踐的才能”

《維特根斯坦筆記》   復旦大學出版社   許志強譯   76頁   
天才是使我們忘記大師才能的東西。   

天才是使我們忘記技巧的東西。   

天才不濟之處,技巧表露無疑(《名歌手》的序曲)。   

天才阻止我們去看見大師的才能。   

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你才能看見才能。
回覆 月底季辛要來 在11/21/2011 8:34:02 PM的回覆:
李斯特論天才的使命

我們以前曾說過:“天才像門第一樣要求承擔責任。”(法國成語:“門第要求承擔責任”意指著名的人必須遵循高尚的行為準則。李斯特在1840年著文哀悼帕格尼尼去世時指出,天才也有這樣的責任。)現在我們要說:“天才比門第要求承擔根大的責任”,因為門第像一切後天的東西一樣,就其本性而言並不包括完美性,而天才則是由天而降,而且向一切神聖的東西一樣,如果不是被人扭曲了的話,它在本性上是完美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報復心理而扭曲,醜化和消滅自己的天才。天才有自己的使命;關於這一點,“天才”一詞與天使,善良天意的使者有共同之處,就足以證明。被賦予了天才的藝術家或詩人,他們的使命不是宣揚真理和勸人行善,只有啟發人的良知和良心的崇高哲學和天意啟示才有這個權利。詩歌和藝術天才的使命在於以美的光芒籠罩真理,誘導思想高揚,用美激發被感動的心靈向善,使它上升到道德生活的高峰,在那裡自我犧牲變成了享受,英雄行為變成需要,同情代替了情欲,愛情自己是&#40637;也不要求,卻在自身中找到能給予別人的東西。這樣,藝術和詩歌就是天意和哲學的同盟者,並與它們千絲萬縷的聯繫著,就像色彩的不可形容的光輝和聲音的迷朦的和諧與未被觸動的大自然的完美無暇相聯繫一樣。

  因此,詩歌和藝術中美的解釋者,像真和善的任何解釋者,像人的良知和良心的解釋者一樣,應當在用自己和智慧,想像,靈感,幻想的創造行動的同時,以自己的行為來行動,應當使自己的歌和詞,言和行協調一致!這是他對自己,對自己的藝術,對自己的謬斯的責任,他的詩歌才不會被認為是空虛的幻影,他的藝術才不會被認為是兒戲,詩人和藝術家的天才能夠使詩歌獲得無可爭議的真實性,使藝術獲得宏偉性,但是有一個條件,他們必須以自己的榜樣使他們的最崇高最純潔的靈感具有陽光般的孕育生機的力量,沒有藝術家和詩人的榜樣,人們將蔑視和嘲笑藝術的宏偉性,將反駁和否定詩歌的真實性。
回覆 音樂藝術意志本身 在11/21/2011 8:47:35 PM的回覆:
柴可夫斯基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8MlNAW8ago
回覆 音樂饗宴 在11/21/2011 9:00:30 PM的回覆:
德弗乍克新世界交響曲第四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5ONP_Vsg
回覆 作曲家與鋼琴家 在11/22/2011 11:40:35 AM的回覆:
鋼琴家是技藝,是技巧,是才能;作曲家是創作,是發明,是其音樂即意志(非僅意志客觀化)!

因此,李斯特不僅是鋼琴家,更是作曲家;因此:
1823年的一場大規模音樂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少年鋼琴家李斯特,他的演奏曲目難度很大,是鋼琴大師們才能演奏的曲譜,為他協奏的樂隊隊員和行家們都稱讚「這孩子彈得跟莫扎特一樣精彩」,在場的音樂大師梅特涅、羅西尼、貝多芬也都十分讚賞,音樂會結束後聲望顯赫的貝多芬走上台,雙手抱起小李斯特,吻他的前額,對大家說:「這孩子將震驚世界!」

回覆 神童的定義 在11/22/2011 11:49:22 AM的回覆:
所以,莫札特(莫扎特,莫差爾特)被垂<神童>,是因為他從小就會創作(莫札特三歲便展現出他音樂奇特才能,他不僅具備絕對音準更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五歲時更請求父親教授大鍵琴,隨後亦獵及小提琴、管風琴和樂曲創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聲雷響徹雲霄,在學會閱讀、書寫或計算甚至能懂得樂譜視讀、巧弄拍律。六歲,時值1762年,已譜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

李斯特5歲時由父親教會彈奏鋼琴,8歲時開始作曲,9歲登台表演,獲得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他曾說:「我的一切都是車爾尼教我的。」貝多芬曾聽其演奏,並親吻其額頭。1823年全家遷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
回覆 柴可夫斯基原先 在11/22/2011 7:40:24 PM的回覆: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回覆 關於音樂家 在11/23/2011 1:49:27 PM的回覆:
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

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回覆 紀辛的音樂饗宴 在11/25/2011 5:28:37 PM的回覆:
紀辛,卡拉揚,柴可夫斯基
音樂:最高階的藝術形式,本身就是一種意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bymtzye8Ng&feature=player_embedded
回覆 協奏曲 在11/26/2011 12:42:17 AM的回覆:
協奏曲(concerto),指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既有對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用一件樂器者又稱「獨奏協奏曲」,用幾件樂器者又稱「大協奏曲」。通常為三個樂章,但也有僅一個樂章的協奏曲,舒曼將自己這樣的作品稱為「小協奏曲」,以及樂章更多的協奏曲。

concerto一詞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也就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concerto最早是作為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大約在十七世紀的義大利,是經文歌的一種,直到18世紀早期,巴赫在創作其早期之康塔塔(如創作於魏瑪時期的BWV.4)的時候,仍然按照義大利的習慣稱之為concerto。


協奏曲在音樂史中,一直是交響音樂中相對大眾化的體裁,很少成為新的作曲觀念的發端之地,但是往往更受到普通聽眾的歡迎。因為協奏曲當中既有樂隊的強大力量和豐富色彩,又有獨奏聲部輝煌炫目的技巧表演以及細膩的感情抒發,協奏曲結合了交響性和樂器技巧,作曲家在這種結合中平衡著交響性和技巧性,而不同的聽眾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協奏曲中得到滿足,這也就是為什麼協奏曲這一體裁一直受到許多人喜愛的原因。
----------------------------------------
嗯嗯...........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