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近十年來第一人
發表人 奇芭  

發表日期

1/2/2012 7:18:58 PM
發表內容 碩一生呂俐雯   司法官、律師雙榜首
作者:   本報記者張錦弘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月2日   上午11:40..   .

競爭激烈的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要念的科目多達16科,錄取率分別只約1%及10%。台大法律研究所碩一生呂俐雯卻能在第一年考試就榮登雙料榜首,應是近十年來第一人。
   
儘管有同學稱讚呂俐雯是天才,她卻覺得自己很平凡,強調準備司法官及律師考試,一定要穩紮穩打、靠實力,她從不蹺課、上課認真聽講、勤做筆記;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她和同系室友共組3人讀書會,平時相互補充筆記、整理時事,考前模擬筆試與口試,彼此切磋,其他兩人也都考上律師。
   
考司法官及律師,很多人屢戰屢敗。呂俐雯才22歲,一試就連中狀元,令人刮目相看,也讓人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   

呂俐雯是宜蘭人,父親是蘇澳海事學校的圖書館主任,已故的母親是護理老師。她外向活潑,喜歡參加課外活動,就讀羅東高中二年級時,當選班聯會主席,推動成立學生議會、學生法庭,但當時還沒立志讀法律,反而想走大眾傳播路線。
   
但呂爸爸認為,大學應該讀更專業、實用的科系,例如法律系,「進可攻,退可守」,想讀新聞,可考研究所。她於是推甄上政大法律系,讀出興趣。   

她回憶,大一第一次考刑法總則,陳志輝教授曾公開讚揚她答得很好,把她的考卷印給同學參考,讓她信心大增;之後上吳瑾瑜等其他老師的課,她的答案卷也常被當成「範本」,讓她覺得「也許我真的適合走法律這條路。」
   
讀法律光靠天分、興趣是不夠的,努力與堅持才是致勝關鍵。「大學4年我幾乎不曾蹺課,上課都會抄筆記。」翻開呂俐雯的各科筆記,厚厚一本,寫得密密麻麻的,卻很有條理。她認為,上課是一種眼、耳、腦、手一同吸收新知的過程,聽老師上課,思考會變得較有邏輯,比較記得住。
   
呂俐雯表示,抄筆記除可增強記憶,也可練速度,因為司法官、律師考試的第二試都是申論題,答題速度慢會吃虧。   

「上課真的很重要!」她強調,下課後還要複習,她習慣和同學對照筆記,互補不足,務求把不懂的地方盡量弄懂,「平時就努力,考前才不躁鬱。」正因她努力不懈,大學4年經常保持前三名。
   
至於補習,呂俐雯認為,只是幫忙整理跟溫故知新,她曾購買補習班的函授課程,挑自己不熟或重要的部分跳著看,例如植憲寫的憲法、行政法實例演習等參考書,整理得很好,是不錯的補充教材。
   
呂俐雯不是書呆子,大學曾參加過啦啦隊;假日也和一般大學女生一樣,喜歡逛街。   

「我第一次考、沒經驗,只想到錄取就好。」呂俐雯說,她司法官中榜首後,開始有壓力,只覺得自己律師考應該會通過,沒想到會連中狀元,她謙稱這是「上帝的恩賜」。但她不以此自滿,未來將按部就班讀完碩士,再受訓兩年當司法官。   

回覆 ... 在1/2/2012 7:51:00 PM的回覆:
大一第一次考刑法總則,陳志輝教授曾公開讚揚她答得很好,把她的考卷印給同學參考,讓她信心大增;之後上吳瑾瑜等其他老師的課,她的答案卷也常被當成「範本」

=======
天才就是天才!

回覆 卻非近20年來第一人 在1/2/2012 11:24:42 PM的回覆:
王凱玲
高中跳級
台大法律
應屆司法官律師台大法研民商法組榜首
兩年拿到法學碩士(指導教授蔡明誠)
哈佛法碩士一年拿到

相信一百年來應該仍是第一人!(說不定是千年,萬年)
回覆 如果呂俐雯 在1/2/2012 11:28:02 PM的回覆:
無法於102年(101年第二學期)從台大商法組畢業,那麼他也必定不是近十年來第一人之律師司法官台大(民)商法組榜首了(呂聽說是商法組第七名)

沒辦法!一山還有一山高!
回覆 陳志輝? 在1/2/2012 11:32:18 PM的回覆:
陳志輝,<身分犯的實質不法內涵>
cf.
許玉秀,<刑法第31條第一項的擬制共同正犯欠缺理論基礎?>
回覆 poa 在1/3/2012 1:02:18 AM的回覆:
他回去念政大還有可能兩年畢業
現在的台大的門檻太困難了

除非他語言也超強
這一年狂修學分
碰碰運氣還有可能

不然台大老師普遍對論文要求也很嚴格

不過也有可能他真的是天才也不一定
除了考試對學術研究也很行
回覆 王凱玲的論文 在1/3/2012 1:12:44 AM的回覆:
是涉及發明專利,而老實說,專利這種東西不是一般法律人敢去談的。

因為念了法律之後,恐怕就跟自然科學說byebye了。

微積分,普通化學,普通物理,生物化學等恐怕很多法律人連碰都不敢或不願意碰!
回覆 在1/3/2012 1:14:45 AM的回覆:
如果前人早已達到成績,卻顯然超越;那麼,後人的成績再多麼耀眼,也不足以讓人驚奇了!

回覆 王凱玲的碩士論文 在1/3/2012 4:38:30 AM的回覆:
除了涉及發明專利以外,還設及進來火紅的議題:生物技術(生物科技),不過因為沒看過她的論文,不知道他在生物科技這方面的造詣與琢磨如何。

另,生物化學,有機化學。
回覆 不過 在1/3/2012 4:53:43 AM的回覆:
看王凱玲的論文目錄,似乎當然仍是著重在專利的<保護>;涉及生物技術的部分:
第二章  生物技術之基本概念……………6
        第一節   生物技術之意義……………               6
        第二節   生物技術之種類………………8
        第三節   生物技術之重要性……………16

第四章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權之取得…52
                 第二款生物技術領域之特殊問題………55
                 第二款   生物技術發明之特殊問題………89
                 第三款   生物技術發明之特殊問題………101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1•丁澤民等著,生物學(上)(下),修訂版三刷,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4•田蔚城等著,生物技術之發展與應用,台北:九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初版。
5•朱玉賢、李毅編,現代分子生物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第一版。
8•徐泰浩、曾耀銘著,生物技術概論,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初版。

另德文與英文的參考專書,應該也有專門的關於生物科技的部分。
回覆 另外關於有機化學 在1/3/2012 4:56:38 AM的回覆: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製備(即有機合成)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這些化合物有可能還會參與其他的元素,包括氫、   氮、氧和鹵素,還有諸如磷、矽、硫等元素。

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Friedrich   W&ouml;hler),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範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不過有機化學這名字跟著這個學科一輩子,沒有人嘗試將其改名為「碳化學」或是其它較為貼切的說法。雖然被稱為「碳化學」,仍有少數含碳的化合物因不具有機化合物的特性,不歸類在有機化合物中,如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硫化碳(CS2)、碳酸(H2CO3)、碳酸鹽(CO32&#8722;)、碳酸氫鹽(HCO3&#8722;)、硫氰酸鹽(HSCN及其鹽類)及氰化物(HCN及其鹽類)等。

有機化合物之所以引起研究者濃厚的興趣,是因為碳原子可以形成穩定的長碳鏈或碳環以及許許多多種的官能基,這種性質造就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有機化合物可以依其分子的性質分為幾個大類,常見的如
脂肪族——由碳鏈為骨架的有機化合物
芳香族——含苯環的有機化合物
雜環族——環狀結構中含非碳原子
聚合物——由重複單元相互用共價鍵連接而成的分子……等等。
在研究有機化合物時,核磁共振、紅外光譜、紫外光譜、質譜等是非常常用的分析方法。

除此之外,有機化學也是生物化學及其他一些學科的基礎。
回覆 大餅在外面 在1/3/2012 6:41:08 AM的回覆:
台灣專利訴訟上節節敗退,一方面真的缺少跨領域並懂法律的人。科技業整體而言幾乎被訴訟搞的無法創新發明,他國企業動軋&#21843;動大型專利訴訟,訴之聲明至少幾十億美元。我們還在吵放寬律師錄取率無實益。
回覆 樓上落伍了 在1/3/2012 1:46:34 PM的回覆:
台大、政大、清大、交大、東吳…

一大堆學校全都有科技法研所、跟專業法研所

他們學生考上律師的雙專長的人很多
回覆 樓上落伍了 在1/3/2012 1:48:29 PM的回覆:
現在的法研所就是採「雙軌制」

大多數的學校的法研所都有分兩種人招生

一種就是招非法律系的人來唸法研所(科法所、或專業法律所)
回覆 第一人中最後人 在1/3/2012 4:31:55 PM的回覆:
劉春霖於是成為中國最後一位狀元,60歲生日時有「第一人中最後人,只今四海剩孤身」之句。
回覆 真正第一人 在1/3/2012 4:35:09 PM的回覆:
三元及第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指鄉試、會試、殿試皆得第一的考生。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

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或「殿元」,合稱「三元」。中國古代的科舉史上,只有14人曾三元及第,他們是:

唐朝:張又新、崔元翰;   
遼朝:王棠;   
宋朝: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巖叟(明經科)、馮京;   
金朝:孟宗獻(孟四元);   
元朝:王宗哲;   
明朝:黃觀[1]、商輅;   
清朝:錢棨、陳繼昌。   
回覆 人中最為第一 在1/3/2012 4:35:56 PM的回覆:
金剛經:
世   尊   ,   佛   說   我   得   無   諍   三   昧   ,   人   中   最   為   第   一   ,   是   第   一   離   欲   阿   羅   漢   。   
世   尊   ,   我   不   作   是   念   ,   我   是   離   欲   阿   羅   漢   。
世   尊   ,   我   若   作   是   念   ,   我   得   阿   羅   漢   道   ,   世   尊   則   不   說   須   菩   提   是   樂   阿   蘭   那   行   者   。   
以   須   菩   提   實   無   所   行   ,   而   名   須   菩   提   是   樂   阿   蘭   那   行   。
回覆 撿種田 在1/3/2012 9:59:03 PM的回覆:
真的是百年難得的強人
回覆 科科 在1/5/2012 1:26:09 AM的回覆:
擔心這個幹嘛?   除了報章雜誌,   有誰會特別調查歷年聯考指考榜首身家資料?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