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
發表人 無產階級專政  

發表日期

4/12/2013 3:06:17 PM
發表內容 馬克思創造了共產主義,然而共產主義在220世紀初卻是荼毒人類的一種主義,它走偏了,因為權力者(核心概念:福科)的一己之私而走偏了..........造成歷史上的浩劫.........可是資本主義的流弊卻沒有消逝。

----------------------
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也稱為當代馬克思主義,是指嘗試重新檢討或修正馬克思古典理念,但仍相信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新馬克思主義拋棄了馬克思主義所先誇的唯一真理,轉而藉助於黑格爾哲學、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以及理性選擇理論的觀點。

新馬克思主義者試圖在教條式馬克思主義的機械式與決定論式理念之外尋求出路,拒絕去接受經濟優先或無產階級優越角色的觀點。其次,他們注重對意識型態與國家權力的分析。

西方馬克思主義(有時亦簡稱為西馬)

一般定義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出現於歐洲國家,主張以區別於「蘇聯式」(「列寧式」和「史達林式」)的方法,在當下的歷史條件中重新闡釋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激進的思潮。最早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的是德國哲學家柯爾施,但目前更為廣泛接受的定義則來自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梅洛-龐蒂在他1955年出版的著作《辯證法的歷險》中首先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追溯到匈牙利哲學家G·盧卡奇在1923年發表的《歷史和階級意識》,因此盧卡奇也被認為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儘管他本人不承認這一點)。人們將眾多的人物歸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但實際上西方馬克思主義卻從來沒有產生過統一的指導思想或綱領。由於大多數學者在轉向馬克思主義研究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學術背景,因此他們將各自的學術背景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產生了眾多不同的流派,如「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等等。

西方馬克思主義誕生近一個世紀以來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六十年代激進運動和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等歷史事件的衝擊和影響後在今天,特別是在後現代文化研究、「新左派運動」等方面仍然具備了重要的話語權。中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其馬克思主義的背景而獲得了較之其他西方現代哲學流派更大的重視,其批判及反思精神對研究中國目前的一些課題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各主要流派及代表性人物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盧卡奇、柯爾施、葛蘭西
法蘭克福學派(綜合性研究群體):霍克海默、阿多諾、本雅明、馬爾庫塞、哈貝馬斯、施密特
弗羅伊德主義(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賴希、馬爾庫塞、弗羅姆
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科萊蒂、德拉-沃爾佩
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梅洛-龐蒂、薩特
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羅蘭·巴特
分析馬克思主義:柯亨   羅默   J·埃爾斯特
生態馬克思主義:高茲   本·阿格爾   萊易斯   佩珀
後馬克思主義:埃爾斯托·拉克勞、詹托爾·穆佛、雅克·德希達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弗里德里克·詹姆遜(詹明信)
經典代表著作馬爾庫塞專門研究人道主義和異化理論的專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
法蘭克福學派之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的《啟蒙辯證法》
回覆 閱讀馬克思 在4/12/2013 3:51:22 PM的回覆:
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被普遍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重要來源。他對近代哲學的形上學理性主義的批判,同尼采和弗洛伊德的學說一道構成新哲學的基礎,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現象學運動、結構主義(包括後結構主義)等產生影響。海德格爾稱他「體驗異化時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維度中去了,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優越於其他的歷史學。」「無論是現象學還是存在主義都沒有達到可能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建設性談話的這一維度。」盧卡奇、葛蘭西根據他的理論,構架起早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二戰後,基於馬克思的《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出現了法蘭克福學派、布達佩斯學派等有影響力的西馬流派,他們在馬克思的反資本主義立場上提出對人類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的批判性理論,如馬爾庫塞、哈貝馬斯、霍克海默、阿多諾、阿爾都塞、本雅明、弗洛姆、薩特、詹明信、德希達等。
回覆 保衛馬克思 在4/12/2013 3:57:48 PM的回覆:
該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阿爾都塞的一部重要哲學著作。收錄了他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寫的數篇重要論文。主要包括費爾巴哈的"哲學宣言"、論青年馬克思、矛盾與多元決定、關於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等。是二十世紀後半葉西方馬克思主義文本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目錄······   
序言:今天
說明
一、費爾巴哈的“哲學宣言”   
二、論青年馬克思(理論問題)   
三、矛盾與多元決定(研究筆記)   
四、皮科羅劇團,貝爾多拉西和布萊希特(關於一部唯物主義戲劇的筆記)   
五、卡爾·馬克思的《1844年手稿》(政治經濟學與哲學)   
六、關於唯物辯證法(論起源的不平衡)   
七、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
關於“真正人道主義”的補記
致讀者
生平傳略
回覆 法蘭克福社會研究中心 在4/13/2013 1:42:21 AM的回覆:
50年代以後,他們認為由於工業和技術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已逐漸變成「富裕社會」、「發達的工業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貧困化理論已經過時,所以提出新的理論,認為工人階級富裕起來以後不再是革命的動力,現在的革命力量是所謂的「新反動派」、「新左派」,包括懷有激進情緒的學生、青年知識分子以及某些受到排擠和被遺棄的社會階層。同時認為現在的革命已不是社會革命,而是心理的或本能結構的革命,因為人的本能受到各種社會文化抑制,不能自由發展,所以處於「異化」狀態,而要克服這些就要有非抑制的文化,建立一個沒有衝突的社會。他們最大的特色,在於建立所謂的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相較於傳統社會科學要以科學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會經濟等等的法則規律,他們則更進一步要探討歷史的發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諾提出的文化工業、哈伯瑪斯提出的溝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論的重要概念之一。

(社會研究中心成立於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為機構主任之後,才轉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馬克思及黑格爾、捷爾吉·盧卡奇、葛蘭西等人的理論為基礎,對於20世紀的資本主義、種族主義及文化等等作進一步的探討,並藉助馬克斯·韋伯的現代化理論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回覆 .. 在4/13/2013 2:17:41 AM的回覆:
工人階級雖然不再像以前<貧困>,但工人受到資方的剝削的情況仍是存在的,馬克思19世紀提出的觀點到了21世紀的今天仍未獲得解決(20世紀的共產主義革命確實取得了政權:如俄國與中國,但卻造成人民的生靈塗炭,大饑荒,大浩劫)。

ps.共產黨宣言:(國民黨看到此一宣言,應該會長嘆一聲吧?!很有趣的是當年國民黨還曾經要加入第三國際呢!)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big5/marxists/marx-engels/18480000.htm
回覆 第三國際 在4/13/2013 2:19:09 AM的回覆:
和中國國民黨關係

中國國民黨在1926年和1927年2次申請加入共產國際都被拒絕,但共產國際決議通過承認國民黨為準共產黨。蔣介石列名共產國際中央執行委員會名譽常委,是中國人在共產國際中最高地位。

在1926年2月1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全權代表胡漢民請求共產國際接納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參見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俄羅斯現代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和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會合作編輯出版,中文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譯排的《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6-1927)》第3卷,第一部分的胡漢民就接納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問題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書提要)。

1926年2月17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全會的聯共(布)代表團核心小組在會議中討論議決,「關於接納國民黨(按照共產國際章程第17條)作為同情黨加入共產國際的問題提交政治局討論」(參見《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6-1927)》第3卷,第91頁,第149頁)。

1926年2月18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對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問題進行討論表決。最終會議決定:「鑒於廣州國民政府的國際環境和中國革命運動的未來發展前景,認為有必要提前同國民黨代表舉行的非正式會議上說服國民黨代表不要提出國民黨加入共產國際的問題」。

1926年2月2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在給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信,寫道:「國民黨作為同情黨正式加入共產國際自然不會遇到甚麼反對意見」。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全會(1926年2月17日-3月15日),決議通過了吸收中國國民黨為共產國際的同情黨,並選舉蔣介石為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名譽委員。國民黨代表胡漢民也在2月下旬列席了第六次擴大全會。
回覆 李敖論五四 在4/13/2013 10:11:43 AM的回覆:
repo
..............
不幸的是,五四運動以後的「吾黨」,卻丟開了「健全的個人主義」,而走上集體主義的路子。國民黨也好、共產黨也罷,他們都「以俄為師」,輸入了蘇聯式的黨組織與黨紀律,而這種老毛子的玩藝兒,卻含有窒息思想解放的可怕禍害。胡適回憶:「蘇俄輸入的鐵紀律含有絕大的『不容忍』(Intoleration)   的態度、不容許異己的思想,這種態度是和我們在五四前後提倡的自由主義很相反的。」由此可見,不論是右派的國民黨、還是左派的共產黨,他們左右逢源的、「吾黨所宗」的,其實非布爾什維克即法西斯,他們都走上集體主義的路子。而這種路子,對個人解放與思想解放的新文化運動說來,卻是令人痛苦的歧途。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是「啟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運動的主題是「救亡」,是政治的、進而擁黨自肥的、洗別人心革別人面的。在救亡圖存的緊迫感覺下,舉國若狂,認為時不我與,而要中風疾走、結黨營公,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問題是,如果沒有這些各路英雄來救國,中國是不是會更糟呢?會一定等不及了呢?戊戌政變時,與康有為同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後回憶說:「戊戌年,餘與老康講論,即言「……..我看只有盡力多立學堂,漸漸擴充,風氣一天一天的改變,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說:「列強瓜分就在眼前,你這條道路如何來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來得及,來不及,是不貼題的話。」照王照的意見,中國拖了三十多年還沒亡,可是當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國而去救第二代、第三代,則三十年後,民智大開,思想解放,個人解放,這些非奴才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國人,才是建設新中國的本錢。當然,王照這種迂腐之論,誰也不要聽他的,大家都吵著說中國快亡了、緩不濟急了。這種憂慮,最後使從事新文化運動的許多優秀的知識分子,也都投入五四運動所帶來的政治掛帥裡。結果,經過三十年的折騰,收回了台灣,可是丟掉了大台灣四十四倍的外蒙古,對俄引狼入室、對日以德報怨,滿目瘡痍之中,右派法西斯的國民黨逃到台灣、左派布爾什維克的共產黨得到大陸。中國人付了幾十年「救亡」的代價,最後,中國站起來了,可是中國人卻垮了。中國站起來了,可是中國人卻垮了。為什麼?因為在幾十年的浩劫下,中國人在思想解放、個人解放上,已經面目全非、奇慘無比。從外在的壓力看,中國人陷入集體主義的製度下,殊少個人的自由和顯示個性主義的條件;從內在的突破看,中國人中的匹夫匹婦固然氓之蚩蚩多是混蛋;至於其它出類拔萃之士,在「衝決網羅」(譚嗣同語)方面,表現得也一塌糊塗。五四於今,七十年了,但是比起七十年前新文化運動的真正精神,又在那裡?海峽東岸的出類拔萃之士,還在國民黨老神在在下,曲學阿世又阿當道,不敢攻擊三民主義,有的還妄想「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海峽西岸的出類拔萃之士,雖然思想解放、個人解放上有勇敢的覺悟,但是因為幾十年的教條污染,這種覺悟,還處處留下污染的痕跡而不自覺。一般說來,水平實在不敢恭維。他們跳來跳去,以為自己跳出來了,其實還在如來佛的掌心裡。他們著書立說,處處不脫馬克斯的心傳與唯物的獨斷,雖然他們口口聲聲在爭自由民主。海峽兩岸的出類拔萃之士按說不該像匹夫匹婦那樣混蛋,但是,他們又高明多少呢?為什麼中國人變成這樣?根本的原因,是在思想解放、個人解放上基礎太差。七十年前的新文化運動,還沒生根發葉,就「根株浮滄海」了。當時優秀的知識分子,在思想解放、個人解放上變成了半吊子,本欲度人,結果尚不足以自救。天下不危,豈可得乎?
...................

回覆 第三國際 在4/13/2013 10:17:01 AM的回覆:
第三國際和中國國民黨關係
--------

就是孫中山著名的「聯俄容共」

其實蔣介石後來的聯合軍閥打共產黨的策略
也是師承學自孫中山的
回覆 續上 在4/13/2013 10:19:48 AM的回覆:
當然這並不是孫中山首創

中國歷史上"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最著名的例子
其實是諸葛亮的聯合東吳對抗曹操的策略
回覆 第五國際 在4/13/2013 10:20:30 AM的回覆:
過去的「國際」
過去有過很多國際工人組織。發起第五國際的組織者承認前四個「國際」,並認為後者是前者的繼任。

1.1864年創建於倫敦的第一國際又叫國際工人協會;
2.1889年第一國際驅逐了無政府主義者後創建的第二國際於1916年解散;
3.第三國際:即弗拉基米爾·列寧於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初第二國際失敗之際)建立的「共產國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顯得意義不大而於1943年解散。
4.1938年列夫·托洛茨基為對抗史達林主義而建立第四國際。

發起第五國際
1938年11月,即第四國際首屆大會的兩個月後,在巴塞隆納受審的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英語:POUM)七名成員宣布他們支持「為第五國際而奮鬥」。1941年阿根廷托洛茨基主義者Liborio   Justo(Quebracho)脫離托洛茨基主義時要求建立第五國際。1965年林登·拉羅奇離開第四國際時也呼喚第五國際。之後1994年圍繞社會主義未來運動(英語:Communist   League   (UK,   1990))的幾個非常小的原托洛茨基主義者小組建立「第五共產主義者國際」。
回覆 .. 在4/13/2013 10:29:46 AM的回覆:
第二國際與中國
1905年,孫中山以社會主義追隨者的姿態訪問了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第二國際書記處,與第二國際執行局主席王德威爾德和書記胡斯曼進行會談,提出接納他的興中會為第二國際成員的請求,德威爾得、胡斯曼等人認為當時落後的中國還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未予批准。
回覆 呵呵 在4/13/2013 10:33:44 AM的回覆:
孫中山的臉皮最厚了
到處到國際上的大國去跟人家要錢、要武器、要求聯盟
回覆 關於孫中山 在4/13/2013 10:38:04 AM的回覆:
還有到日本......找女人(孫中山說他的最愛:革命,讀書,女人)
回覆 .. 在4/13/2013 10:41:05 AM的回覆:
第二國際內部有正統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三個派別。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國際內部分歧增大。1896年,倫敦代表大會拒絕無政府主義者參加。至此,第二國際內部無政府主義者徹底失敗。還剩下以愛德華·伯恩斯坦、卡爾·考茨基為代表的修正主義派,宣揚合法議會政治;和以列寧、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為代表的正統派,則宣揚階級鬥爭。

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個社會黨,各國建立大批工會組織和合作社組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工會會員達1000萬人以上,合作社社員達700萬人以上。在第二國際中,最強有力、最有影響的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該黨擁有108.5萬名黨員,在德國議會中擁有111個席位,成為議會中最大的黨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議會黨團在議會中投票贊成戰爭撥款,支持德國政府「保衛祖國」,從而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列寧聽到消息後,宣布:「第二國際已死,第三國際萬歲!」除德國社會民主黨,還有許多國家的第二國際政黨支持本國政府。
回覆 三國演義 在4/13/2013 10:54:40 AM的回覆:
不只孫中山學諸葛亮

日本戰國時代,當時日本各方諸侯的力量都不足以統一日本
當時日本的各地武將也是到處尋求聯盟
甚至是跟本來是世仇的對手聯盟

當時中國的"三國演義"幾乎是日本戰國武將必讀的一本書
可見諸葛亮的計謀不只影響中國,也極大影響了日本
回覆 三國演義 在4/13/2013 11:01:56 AM的回覆:
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康手下,號稱「戰國第一猛將」的本多忠勝,

就被織田信長稱讚為是「日本之張飛」
回覆 .. 在4/13/2013 12:17:20 PM的回覆:
我比較喜歡西遊記(紅樓夢也可以。金瓶梅)
回覆 .. 在4/13/2013 1:55:51 PM的回覆:
林語堂的英文小說《京華煙雲》可以說是《紅樓夢》的現代版,基本情節都是取材於《紅樓夢》,但人物和背景是20世紀初的北平。
回覆 關於紅樓夢 在4/13/2013 1:58:56 PM的回覆:
胡適認為《紅樓夢》是自然主義的傑作。但覺得不好看,因為沒有主題,《基度山恩仇記》才好看。

魯迅評價《紅樓夢》
魯迅在1924年出版了專著《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說》評價了《紅樓夢》。魯迅的其它文章中也有提及評論《紅樓夢》。流傳最廣的是「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經典評價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王,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即使出於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惟被了大紅猩猩氈斗篷來拜他的父親,卻令人覺得詫異。   ——《集外集拾遺》

看《紅樓夢》,覺得賈府上是言論頗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著酒醉,從主子罵起,直到別的一切奴才,說只有兩個石獅子乾淨。結果怎樣呢?結果是主子深惡,奴才痛嫉,給他塞了一嘴馬糞。   其實是,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就要弄不下去罷了。然而得到的報酬是馬糞。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   ——《偽自由書》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聞雞生氣,見月傷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見了婊子。去嫖的時候,可以叫十個二十個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處,樣子很有些象《紅樓夢》,於是他就覺得自己好象賈寶玉;自己是才子,那麼婊子當然是佳人,於是才子佳人的書就產生了。   ——《上海文藝之一瞥》
回覆 毛澤東評價紅樓夢 在4/13/2013 2:05:32 PM的回覆:
毛澤東評價《紅樓夢》毛澤東一生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個博古通今的文化人兼政治家,他一生中對《紅樓夢》的數次點評都有著特殊的視角。


井岡山時期,賀子珍談起《紅樓夢》說它談情說愛,軟綿綿的沒有意思,毛澤東反駁她說,「你這個評價不公正,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哩!《紅樓夢》裡寫了兩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賈母、王熙鳳、賈政,這是一派,是不好的;賈寶玉、林黛玉、丫環,這是一派,是好的。《紅樓夢》寫了兩派的鬥爭。我看你一定沒有仔細讀這本書,你要重讀一遍。」


1938年,毛澤東在魯迅藝術學院演講時說:「《紅樓夢》這部書,現在許多人鄙視它,不願意提到它,其實《紅樓夢》是一部很好的小說,特別是它有極豐富的社會史料。」


1959年到1960年,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談到《紅樓夢》,說:「《紅樓夢》中就可以看出家長制度是在不斷分裂中。賈璉是賈赦的兒子,不聽賈赦的話。王夫人把鳳姐籠絡過去,可是鳳姐想各種辦法來積攢自己的私房。榮國府的最高家長是賈母,可是賈赦、賈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1961年12月20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區第一書記會議上又談到紅樓夢說:「《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歷史看。它寫的是很細緻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他(指曹雪芹)的書中寫了幾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33人是統治階級,約佔十分之一,其他都是被壓迫的。犧牲的、死的很多,如鴛鴦、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釧、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個丫環。秦可卿實際是自殺的,書上看不出來。賈寶玉對這些人都是同情的。」


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和哲學家們在一起談話時說:《紅樓夢》我至少讀了五遍。我是把它當作歷史讀的。開頭當故事讀,後來當歷史讀。什麼人都不注意《紅樓夢》的第四回,那是個總綱,還有《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講「護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1965年,毛澤東對錶孫女王海容說:「你要不讀一點《紅樓夢》,你怎麼知道什麼叫封建社會?《紅樓夢》寫『四大家族』,階級鬥爭激烈,幾十條人命。統治者二十幾人(有人算了,說是33人),其他都是奴隸,300多個,鴛鴦、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講歷史不拿階級鬥爭觀點講,就講不通。」

-------------------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到頭來還不就是一場空?

回覆 紅樓夢評論 在4/13/2013 2:11:35 PM的回覆:
郭玉雯,王國維《紅樓夢評論》與叔本華哲學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80630/1/12.pdf
回覆 .. 在4/13/2013 2:29:14 PM的回覆:
呵呵....隨便寫竟然兩者也有關係?
〈《金瓶梅》與《紅樓夢》〉,《臺大中文學報》,10期,頁135-180,1998年6月。又收錄於《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06。

http://www.cl.ntu.edu.tw/files/archive/767_92962a6c.pdf
回覆 .. 在4/13/2013 2:44:43 PM的回覆:
“放棄文學批評吧!”——利維斯回憶維特根斯坦二三事

http://data.book.hexun.com.tw/chapter-109-3-10.shtml
回覆 三國演義 在4/14/2013 6:38:19 PM的回覆:
其實國民黨北伐時,先進的武器彈藥是由蘇俄提供的
另外蘇俄還派了很多俄國的軍事顧問到北伐軍作參謀顧問

當時中國的共產黨力量還很微弱,蘇俄想利用孫中山的國民黨,扶植中國共產黨勢力

而孫中山的廣州軍政府,力量也很微薄

於是兩邊一拍即合,蘇俄同意提供先進武器彈藥、及軍事顧問

孫則是答應「聯俄容共」,讓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的名義加入國民黨

所以如果沒有蘇俄的援助,國民黨北伐恐怕很不容易成功。
回覆 神秀VS.慧能 在4/16/2013 1:09:55 AM的回覆: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還是山

VS.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身還是菩提   心仍如明鏡   若非勤拂拭   終究惹塵埃

-----------------------

在我看來,神秀與慧能終究是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空與不空兩邊都不應執著)

惟從境界來說,誰能說神秀的境界不是建山還是山呢?
回覆 紅學 在4/16/2013 3:31:05 AM的回覆:
紅學學派
多數人認為可以分為三派:索隱派、自傳派、文學派。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對一批「哲學工作者」「談話」強調:「蔡元培對《紅樓夢》的觀點是不對的,胡適的看法比較對一點。」。

紅學專家梁歸智教授認為,紅學研究有四派:

最早是王國維引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以西方的視角審視《紅樓夢》所開創的文學評論派;
            之後有蔡元培為代表,將《紅樓夢》與清代歷史事件掛上鉤,是為索隱派。
            近年有霍國玲、霍力君、霍紀平合著的《紅樓解夢》。該派認為曹雪芹是為自己所愛慕的一位女子做傳,此女子曾進宮做了雍正的皇后,曹雪芹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兩人合作毒殺了雍正帝,但政權被乾隆篡奪了……這一派是大多數人不贊成的;
            而以胡適、俞平伯為代表的「考證派」是主張家史自傳說的;其中周汝昌先生是考證派的集大成者,在此學派基礎上有發展,開創「文化思想派」,將紅學研究上升到中華文化的高度,既宏揚精華,同時也審視缺陷,他認為《紅樓夢》是進入中華文化的「一把總鑰匙」。
回覆 K.Popper's 在4/16/2013 6:29:47 AM的回覆:
波普爾重點駁斥的對象是馬克思,因為對於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波普爾認為它們無法證偽,所以是非科學的,還認為它們是偽科學的教條,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是最精緻,影響最廣泛,也是最危險的歷史主義。馬克思理論宣稱物質生產規律決定歷史進程,分別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過程。資本主義經濟規律蘊涵著毀滅其自身的因素,因為它造就了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並發展到共產主義,這不依人的意志而轉移(參見馬克思主義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歷史唯物主義),所以它是一種徹底的歷史主義。馬克思不可避免的失敗原因在波普爾看來那完全是因為歷史主義所固有的局限性所致,因為通過歷史而預言未來,那是毫無根據的。
回覆 .. 在4/16/2013 6:35:45 AM的回覆:
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判

波普爾首先批判馬克思的以經濟主義為基礎的歷史主義,因為在波普爾看來,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從本質上來講是為他的政治學說服務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了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築。波普爾承認經濟的作用,但他認為將過分強調經濟的作用,甚至誇大為決定社會發展的唯一因素,那就徹底錯了。波普爾提出兩個理由:第一,如果經濟體系被摧毀,但技術知識仍然存在,那麼經濟體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術知識被完全摧毀,那麼現存的經濟關係將隨之消失,而且它的重建將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第二,對社會經濟條件的了解,離不開對科學、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過來,即便沒有經濟背景,人們仍然可以研究一個時期的科學思想。波普爾一再強調,思想和知識是進行經濟活動的必要條件,而經濟因素絕不是人們進行思想活動的必要條件。波普爾不同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他看來這麼說是完全顛倒了。政治權利應該是基本的,因為它能控制經濟權利。政治權利是經濟保護的關鍵,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統治者控制經濟權利的唯一手段。

波普爾不同意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論,在他看來一切流血衝突事件都應該被避免。他承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非正義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這只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初期不可避免的現象。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原則和自由市場經濟本身不是社會弊端的根源,問題在於對資本主義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經濟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權力都是危險的,經濟權力並不比其它權力更危險,而同樣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約的。波普爾用經濟干預主義的事實來反駁馬克思對於上層建築是專制工具的說法,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正是限制資產階級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手段。而且沒有民主的制度,那麼統治階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便是沒有制約力量的了。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內部矛盾必然滅亡,社會主義一定勝利,波普爾將他稱為錯誤的預言。首先,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並不必然導致社會主義,而只是預示了經濟干預主義的必然性,而經濟干預主義不一定採取公有制的方式。工人階級的利益保障不需要用社會革命的暴力手段,完全可以採用社會改良和民主的手段達到這一目的。其次,無產階級革命並非不可避免。波普爾對恩格斯等人的暴力革命傾向極為反感,波普爾認為他們有意地挑撥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以使革命爆發。最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並非不可調和的,馬克思強調,資本主義的後果是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無產階級的絕對貧困化。這些結果破壞社會生產力,激化社會矛盾,從而導致資本主義滅亡。事實上,這些問題都被現代資本主義所徹底解決了。馬克思用價值理論來說明資本主義的剝削性,這在波普爾看來是多餘的,因為價值理論首先就存在是否真實的問題。即便它是正確的,馬克思的預言也無法實現,因為隨著民主制度的作用,國家社會的干預保障了剝削現象的限制。資本主義初期所表現出的殘酷剝削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波普爾對馬克思是尊敬的,馬克思理論可以被證偽,所以它是科學的,這和後來的馬克思主義截然不同。馬克思理論的失敗在於歷史局限性,因為它不再適用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波普爾說,作為一名預言家,馬克思失敗的原因,完全在於歷史主義的貧乏。
回覆 邏輯哲學論 在4/17/2013 12:08:55 PM的回覆:
《邏輯哲學論》(又譯《名理論》,英語、拉丁語: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德語: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是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在其一生中出版的唯一的書籍篇幅的著作。本書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作者服兵役期間寫成。首先在1921年以德語出版。它現在被廣泛的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拉丁語標題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最初是喬治·愛德華·摩爾建議的,以表示對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的敬意。維根斯坦的著名的文筆風格——他表達自身的絕對冷靜和簡潔的方式——是從他所崇拜的德國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弗雷格的哲理散文中鑄就而來。在他的《哲學評論》中,他寫道:   「我的句子的風格受到弗雷格的非常強烈的影響。並且如果我想要的話,我能在沒有人能第一眼就辨別的地方察覺到這種強烈的影響。」

少於80頁的微薄的容量形成了簡短的、預言式的說話方式的、編號為   1,   1.1,   1.11,   1.12   等等到   7   的一個系統。   1.1   是   1   的注釋或細節,1.11   和   1.12   注釋   1.1,以此類推,用來展示它們的嵌套的相互關係。他闡述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識別語言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並通過清晰的說出「邏輯上完美的語言的條件」來定義哲學的界限[1]。其目標是完善伯特蘭·羅素早年提出的基於邏輯原子論的哲學系統。

本書的結尾有些令人驚訝,達成了關於哲學的有點激烈的結論。它明確的建議:任何形上學的討論都位於意義領域之外,而唯一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為自然科學而捨棄哲學(對於不可說的事物,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邏輯哲學論》主要是在邏輯實證主義者中間有著影響力,但也啟迪了很多其他哲學家。

主要論題
在正文中有七個主要命題。它們是:

1.世界是所有發生的事物。
2.發生的事物(事實)是原子性事態的存在。
3.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4.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
5.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數。
6.命題的一般形式是真值函數的一般形式,它是:   。這也是命題的一般形式。
7.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回覆 .. 在4/17/2013 12:11:07 PM的回覆:
這本著作的接納和影響
維根斯坦自己對這本《邏輯哲學論》下的結論是,它解決了所有哲學問題,並在它出版之後退休去到奧地利做小學教師。

在   C.   K.   Ogden   把本書翻譯成英語的期間,他得到了那時還是十幾歲的劍橋數學家和哲學家拉姆齊的幫助。拉姆齊後來去奧地利拜訪了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還引起了維也納學派哲學家特別是卡爾納普和石里克的注意。這組人花了幾個月來詳細研討本文。在維根斯坦返回維也納(從事建築師)的時候,石里克甚至確信他參與了這個學派討論《邏輯哲學論》。

維根斯坦沒有完全接觸這個學派,只接觸了其中一些成員包括石里克、卡爾納普和維斯曼。他拒絕和這個學派的成員討論哲學。在他相信卡爾納普未經許可就使用了他的某些想法的時候,他在很大程度上斷絕了和這個學派成員的正式交往。

   維根斯坦回歸哲學
在本書出版後,隱居中的維特根施坦同石里克的會談,很大程度上導致維根斯坦回歸到了哲學。他開始質疑本書的思想和方法,並在1929年回到了劍橋。他著述廣泛,但在這二十年中沒有出版任何東西。在1951年他死後不久,他的第二部著作《哲學研究》,被他的遺囑執行人編輯和出版。儘管它也用語言的本質為哲學施加界限,它在根本上拋棄了在《邏輯哲學論》中的語言的圖象理論。
回覆 邏輯哲學論 在4/17/2013 12:19:11 PM的回覆:
repo:
作小學教師「失敗」之後維根斯坦先是在一個修道院里作過短時間的園丁助手,後來其姊瑪格麗特由於擔心他的精神狀態而設法要求其協助設計並負責建造了自己的一處宅第。這個後來曾被用作保加利亞使館的建築物使維根斯坦獲得了建築師的身份。1927年,維根斯坦結識了奉《邏輯哲學論》為圭臬的「維也納小組」成員並應邀參與一些活動,與石里克、魏斯曼等成員有過交往,然而維根斯坦拒絕加入他們的圈子。1928年春在聽了數學家布勞維爾在維也納有關「數學、科學和語言」的一次講演後,維根斯坦重新萌發了強烈的哲學探索的興趣。1929年,維根斯坦重返劍橋,以《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通過了由羅素和G.E.摩爾主持評審的博士答辯後,留在三一學院教授哲學,並於1939年接替摩爾成為哲學教授。1947年,堅信「哲學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維根斯坦從劍橋辭職,以專心思考、寫作。

回覆 .. 在4/17/2013 12:21:08 PM的回覆:
不知道刑法學教授是不是一份荒唐的工作?

回覆 .. 在4/17/2013 12:29:34 PM的回覆:
無產階級,出自於拉丁語proletarius,其拉丁文本字原是指古羅馬最低下層的社會階段,字源由Proles(子嗣)一字所衍生,意味該階層的唯一貢獻是延續香火並供應人丁,帶有輕蔑之意。直至19世紀,馬克思以此字形容沒有資本工具的工人階級,此字才正式走入社會及經濟學說。在中文,Proletarius可譯作普羅大眾、平民百姓,但論述馬克思主義時,則譯作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無產階級一詞指不擁有生產資本,單純靠出賣勞動力獲取收入的勞動者。馬克思主義理論把無產階級劃分為普通無產階級和下層無產階級。在實際使用的含義中,近似的等同於近代以來出現的,主要受雇於資本家,依靠僱傭工資生活的工人群體。在馬克思的理論中,無產階級是被資&#29987;階級透過剝削其生產價值和工資之間的差異(剩餘價值)以獲得利潤的對象,因此,其大多在生存水平線上掙扎,教育相對低落(除非有極佳的社會福利),直到難以生存時,便容易鋌而走險,當人數夠多時,便會起身革命,嘗試推翻現有政府及資本家。

近代無產階級的出現
在十九世紀,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原有的手工業和農村經濟破產,因而出現了大量的貧窮人口湧向城市,他們除了向工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取收入以外,便無法生存下去。由於機器的改良,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因而工人間為了工作機會出現了激烈的競爭。資本家通過壓低工資、使用女工和童工、延長勞動時間和減少勞動保護條件來降低在人力方面的成本。所以工人的生存狀況降低到人道的底線以下。很多工人失業時候被迫以乞討、賣淫為生;而有工作時,則被迫一天勞動十幾個小時才能勉強糊口。
-----------------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6.54:
他必須超越這些命題,然後才能正確看世界。
回覆 中南海 在4/18/2013 7:00:51 AM的回覆: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後,中南海作為公園對中國民眾開放。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設在中南海。共產黨解放軍進駐北平前夕,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搬進中南海辦公。
回覆 現在已經沒有共產主義 在4/24/2013 11:05:58 PM的回覆:
中國還有共產黨嗎?
都變成中國資本主義一黨獨大黨吧
回覆 同意樓上 在4/24/2013 11:24:12 PM的回覆:
「改革開放」,其實就是改成國民政府時期的資本主義
頂多就只是社會主義比較濃厚
所以很多大陸人都說「解放白解放」了
回覆 .. 在4/25/2013 11:46:43 PM的回覆:
哲學的本質

後期的維氏同前期一樣認為哲學並沒有,或者說不應該,提出理論,哲學也不提供解釋。

            「哲學只把一切都擺在我們面前,既不作說明也不作推論。——因為一切都一覽無遺,沒有什麼需要說明。」

這種反理論的立場同前期的維特根施坦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不同。儘管《邏輯哲學論》排除了哲學理論,但它讓然構建了一個系統。其結果就是普通的命題形式(general   form   of   the   proposition),同時依賴於嚴格的形式邏輯學。《哲學研究》則指出哲學的本質是非教條的治療,指導哲學家各種治療的方法。「哲學家的工作就在於為一個特定的目的搜集提示物」[6]通過這些提示物來和例子,不同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並沒有一種哲學療法,儘管的確有許多方法,正如有不同的治療法一樣。「與此相關的,是維氏對於哲學中邏輯形式(logical   form)和任何先驗歸納的迴避。哲學家們常被誘導而試圖提出這樣的歸納,但哲學的真正任務就是使我們意識到這樣的誘導並展示出(show)如何克服它們。結果,「哲學問題具有的形式是:『我不知道出路何在』。」,所以哲學的目標是:「給捕蠅瓶中的蒼蠅指明飛出去的途徑。」
回覆 作為使用的意義 在4/25/2013 11:49:56 PM的回覆:
作為使用的意義

            「在我們使用『意義』這個詞的各種情況中有數量極大的一類--雖然不是全部--,對之我們可以這樣來說明它: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使用。」

這個基本的陳述是後期維特根施坦視角轉變的基礎。從把意義當作表徵轉向著重強調使用。哲學史上傳統的意義理論一般滿足於指出外部的某些事物作為命題所表達的意義。「某事物」要麼大體上可以定位於客觀的空間當中,或者心靈中,作為心裡表徵。然而查清一個詞、或者一個命題的使用,並不是像《邏輯哲學論》那樣的某種理論構建。研究意義時候,哲學家必須「觀看」單詞的不同使用。這個新的視角非常獨特,以至於維特根施坦反覆強調:

「不要去想,而是要去看!」這樣的看,是通過個案完成的,而不是思考性的總結得出。給出一個詞的意義時,應當描述這個詞的使用,從而取代解釋性的總結。
回覆 .. 在4/25/2013 11:56:27 PM的回覆:
語言遊戲與家族相似

維特根施坦引入了「語言遊戲」這一概念來討論使用的多樣性、不固定性,還有「使用是一種活動」這樣的特性。但維特根施坦從未像以前對待「圖畫」那樣來定義語言遊戲。因為和這個概念一起運作的是語言的那些更加流動的、多樣的,更加指向活動的角度。貫徹《哲學研究》的始終,維特根施坦一次又一次回到」語言遊戲「這個概念上來明確自己對待語言的一些思想。維特根施坦仔細研究了原始的語言遊戲,由此得到了許多對語言的特點的深刻認識。在工人的語言遊戲里,一個工人和他的助手使用正好四個詞彙(石塊,石柱,石板,石樑)。維氏用這個語言遊戲來說明奧古斯丁的那個關於語言的圖畫可能是正確的,但它還是非常有限的。在段落23中維氏給出了許多語言遊戲的例子,說明在使用語言、描繪語言時,開放著很多可能性。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