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2013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研討會
發表人 ..  

發表日期

6/1/2013 2:36:48 PM
發表內容 「2013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研討會
時間:2013年6月7、8日
地點:臺灣大學水源校區思源街18號3樓

「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國際聯盟組織(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UHPS))」下之「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組(the   Division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DLMPS))」每隔四年召開一次國際會議。該國際會議從1960年,在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召開以來,
均依照傳統,每四年召開一次,至今已經舉辦十四屆。四十餘年來,中華民國會員地區從未間斷經由國家以及其他學術單位補助,推薦優秀學者在會中發表學術論文。

「2013   邏輯、方法論與科學哲學研討會(以下簡稱LMPS)」將由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主辦,基於研究旨趣以講求專精為主的原則,故將本會議之議題規劃,原則上以「邏輯(含語言哲學)」、「心靈哲學(含「認知科學」)」與「科學方法論(含「科學社會學」)等三方面為主。

本會議廣邀國內學者與會發表論文、共同切磋。

發表學者名單及題目請詳見議程。

http://www.philo.ntu.edu.tw/conference/info.php?no=44

-------------------------

回覆 科學 在6/1/2013 4:44:12 PM的回覆:
科學包含自然、社會、思維等領域,如物理學、社會學和哲學。它涵蓋兩方面含義:

1.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象,而對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通常指可通過必要的方法進行的,或能通過科學方法——一套用以評價經驗知識的程序而進行的。
2.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3.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新度與效度。
科學知識指覆蓋一般真理或普遍規律的運作的知識或知識體系,尤其指通過科學方法獲得或驗證過的。科學知識極度依賴邏輯推理。

「科學」一詞由近代日本學界初用於對譯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匯,歐洲語言中該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近代側重關於自然的學問。

據說文解字,科,會意字:「從禾從斗,斗者量也」;故「科學」一詞乃取「測量之學問」之義為名。

在中國,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和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於科學)在中國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學科稱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稱文理科。

從準確、可驗證性並能達到普遍公認的角度講,科學一詞指自然科學。廣義的科學又包含了科技及社會學。

近代的科學,旨在理性、客觀的前提下,用知識(理論)與實驗完整地證明出的真理。是指以培根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分為以自然現象為對象的自然科學和以社會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與藝術,哲學,宗教,文學等相區別。現代科學,還包括以人類思維存在為對象的思維科學。

對於科學的核心特徵或者說所謂科學精神,隨著人類的進步,有不同的觀點,目前一般認為科學具有如下特徵:

理性客觀:從事科學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為前提(一些科學家仍會信仰宗教,但是"科學"本身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一切以客觀事實的觀察為基礎,通常科學家會設計實驗並控制各種變因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以及解釋理論的能力。
可證偽:這是來自卡爾·波普爾的觀點,人類其實無法知道一門學問裡的理論是否一定正確,但若這門學問有部份有錯誤時,人們可以嚴謹明確的證明這部分的錯誤,的確是錯的,那這門學問就算是合乎科學的學問。
存在一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可以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例如:廣義相對論在微觀世界失效,量子理論在宏觀世界失效。不過科學家們仍然努力尋找與探索是否有某種理論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現象(至少在物理界,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合併是一至少延續數十年的野心)。
普遍必然性:科學理論來自於實踐,也必須回到實踐,它必須能夠解釋其適用範圍內的已知的所有事實。
科學還可以分為從理論和應用等多個層次。

在與社會進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得到不斷加強,科學體系本身也不斷壯大,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日趨顯著。
回覆 偽科學 在6/1/2013 4:48:15 PM的回覆:
偽科學(英語:Pseudoscience、Bad   Science),又稱假科學、壞科學、疑似科學,是指任何經宣稱為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方法論、信仰或是實務經驗。偽科學一詞最早的使用紀錄出現於1843年,使用者是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馬讓迪(François   Magendie)。此用詞帶有貶義,將某一對象指為偽科學,會將其貼上不正確或偽裝成科學的標籤。也因此,被指控者通常拒絕承認這樣的稱呼。

偽科學與意識形態   
1980年代以前,在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例如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度把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看作是一種「萬能的科學」,所謂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科學則被攻擊為「為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服務的,是偽科學,應予取締」。在政治運動中,相對論、控制論、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學、大爆炸理論等科學被稱為「資產階級偽科學」、「唯心主義偽科學」,,來自蘇聯的真正偽科學理論(如李森科理論)卻被作為「先進科學」大肆宣傳。

在這些國家,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政治投機分子常常以「偽科學」作為政治武器來打擊異己。例如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蘇聯農業科學院院長李森科宣布孟德爾的遺傳理論為偽科學。1951年,蘇聯科學院發動了對控制論以及共振論的批判,並將其宣布為「偽科學」。

1948年,蘇聯反飛彈系統創始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格雷戈里·瓦西里耶維奇·基蘇尼科的著作因「……書的正文中到處都是外國姓氏:麥克斯韋、赫茲、亥姆霍茲……」(蘇聯科學院學術委員會評語)而被取消評選史達林獎金的資格。1951年,蘇聯高等教育部長卡夫塔諾夫向部長會議副主席伏羅希洛夫作的報告中曾經宣稱「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敵的學派正在通過物理學傳播到高等院校。教科書中反映俄羅斯和蘇聯學者在發展物理學方面的作用非常不充分,書籍中充滿外國科學家的名字……」。

而在中國,1950-1970年代,不斷對「西方唯心主義科學」發動批判運動。不少知名科學家如錢學森竟為「大鍊鋼鐵」、「畝產萬斤」等作偽證。文革期間也對愛因斯坦進行了許多批判。(胡大年:上海文革批判愛因斯坦紀實)

不是科學,但也不是偽科學   
科學是人類的知識體系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知識體系。在科學之外,還有很多有用的知識,它們並不屬於偽科學。

沒有經過完整歸納、驗證的知識,無法納入科學體系,但並不是偽科學。例如日常生活的經驗和直覺。
科學之外的其他知識體系,不能以偽科學來評判。例如文學、藝術體系,不適合用科學、偽科學來評價。

回覆 數學是發明還是發現? 在6/1/2013 4:52:39 PM的回覆:
科學人雜誌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1833
回覆 數學 在6/1/2013 4:55:13 PM的回覆:
數學作為科學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稱數學為「科學之母」。其拉丁原文為   Regina   Scientiarum,而其德語為   Königin   der   Wissenschaften(原意:科學的皇后),其對應於科學的單字意思為知識。而實際上,科學science在英語內的原文內也是這個意思,且無疑問地數學確實一門在此意思下的「科學」。將科學限定在自然科學則是在此之後的事。若認為科學是只指物理的世界時,則數學,至少是純數學不會是一門科學。愛因斯坦曾這樣描述著:「數學定律越和現實有關,它們越不確實;若它們越是確定的話,它們和現實越不會有關。」

許多哲學家相信數學在經驗上不具可否證性   ,因此不是卡爾·波普爾所定義的科學。但在1930年代時,在數學邏輯上的重大進展顯示數學不能歸併至邏輯內,且卡爾·波普爾推斷「大部份的數學定律,如物理及生物學一樣,是假設演繹的:純數學因此變得更接近其假設為猜測的自然科學,比它現在看起來更接近。」然而,其他的思想家,如較著名的拉卡托斯,便提供了一個關於數學本身的可否證性版本。

另一種觀點為某些科學領域(如理論物理)是其公理為嘗試著符合現實的數學。而事實上,理論物理學家齊曼即認為科學是一種公眾知識且因此亦包含著數學。在任何的情況下,數學和物理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有著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假設的邏輯推論的探索。直覺和實驗在數學和科學的猜想建構上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驗數學在數學中的重要性正持續地在增加,且計算(英語:computation)和模擬在科學及數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加重,減輕了數學不使用科學方法的缺點。在史蒂芬·沃爾夫勒姆2002年的書籍一種新科學中提出,計算數學應被視為其自身的一科學領域來探索。

數學家對此的態度並不一致。一些研究應用數學的數學家覺得他們是科學家,而那些研究純數學的數學家則時常覺得他們是在一門較接近邏輯的領域內工作,且因此基本上是個哲學家。許多數學家認為稱他們的工作是一種科學,是低估了其美學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其做為七大博雅教育之一的歷史;另外亦有人認為若忽略其與科學之間的關聯,是假裝沒看到數學和其在科學與工程之間的交界導致了許多在數學上的發展此一事實。這兩種觀點之間的差異在哲學上產生了數學是被創造(如藝術)或是被發現(如科學)的爭議。大學院系劃分中常見「科學和數學」系,這指出了這兩個領域被看作同盟而非同一。實際上,數學家基本上會在大體上與科學家合作,但在細節上卻會分開。這亦是數學哲學眾多議題的其中之一個議題。

數學獎通常和其他科學的獎項分開。數學上最有名的獎為菲爾茲獎,創立於1936年,每四年頒獎一次。它通常被認為是數學的諾貝爾獎。另一個國際上主要的獎項為阿貝爾獎,創立於2003年。兩者都頒獎於特定的工作主題,包括數學新領域的創新或已成熟領域中未解決問題的解答。著名的23個問題,稱為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於1900年由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所提出。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數學家之間有著極高的名望,且至少有九個問題已經被解答了出來。另一新的七個重要問題,稱為千禧年大獎難題,在2000年發表出來。每一個問題的解答都有著一百萬美元的獎金,只有一個問題(黎曼猜想)和希爾伯特的問題重複。
回覆 科學系列 在6/1/2013 5:12:39 PM的回覆:
形式科學
數學
數理邏輯
數理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
   
自然科學
物理學
古典物理學   ·   現代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   計算物理學
原子物理學   ·   核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   ·   實驗物理學   理論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學
力學   ·   古典力學
量子力學   (入門)
連續介質力學   ·   流變學
固體力學   ·   流體力學
電漿   ·   熱力學
相對論(狹義   ·   廣義)
弦論   ·   M理論

化學
酸鹼理論   ·   鍊金術
分析化學   ·   宇宙化學
生物化學   ·   晶體學
環境化學   ·   食品化學
地球化學   ·   綠色化學
無機化學   ·   材料科學
分子物理學   ·   核化學
有機化學   ·   光化學
物理化學   ·   放射化學
固體化學   ·   立體化學
超分子化學
表面科學   ·   理論化學

天文學
天體物理學   ·   宇宙學
銀河系天文學   ·   行星地質學
行星科學   ·   恆星天文學

地球科學
大氣科學   ·   生態學
環境科學   ·   大地測量學
地質學   ·   地貌學
地球物理學   ·   冰川學   ·   水文學
湖沼學   ·   礦物學   ·   海洋學
古氣候學   ·   孢粉學
自然地理學   ·   土壤學
空間科學


生物學
解剖學   ·   天體生物學   ·   生物化學
生物地理學   ·   生物工程學   ·   生物物理學
生物心理學   ·   生物技術
植物學   ·   細胞生物學   ·   保育生物學   ·   低溫生物學
發育生物學
生態學   ·   人種生物學
前進演化生物學   (前進演化論)
遺傳學   (入門)
老人學   ·   免疫學   ·   湖沼學
海洋生物學   ·   微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   神經科學
古生物學   ·   寄生蟲學   ·   生理學
放射生物學   ·   土壤生物學
系統分類學   ·   生物數學
毒理學   ·   動物學
   
社會科學
人類學   ·   考古學
犯罪學   ·   人口學
經濟學   ·   教育
人文地理學   ·   歷史
國際關係   ·   法律
語言學   ·   政治學
心理學   ·   社會學
   
應用科學
工程學
農業   ·   航空太空   ·   生物醫學
化學   ·   土木   ·   計算機
電機   ·   消防   ·   基因
工業工程   ·   機械   ·   軍事
礦業   ·   核工程   ·   運籌學
機器人學   ·   軟體

醫療衛生科學
生物工程學   ·   牙醫學
流行病學   ·   醫療衛生   ·   醫學
護理學   ·   藥學   ·   社會工作
獸醫學
   
學科交叉
應用物理學   ·   人工智慧
生物倫理學   ·   生物信息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統計學
認知科學   ·   計算語言學
文化研究   ·   控制論
環境科學   ·   環境社會科學
種族研究   ·   演化心理學
健康   ·   林業
圖書館信息學   ·   邏輯
生物數學   ·   物理數學
科學建模   ·   神經工程
神經科學   ·   STS
符號學   ·   社會生物學
系統科學   ·   都市計畫

   
科學史與基本原理科學方法
科學史
科學哲學
科學政策
邊緣科學
偽科學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