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Merry Xmas.
發表人 ..  

發表日期

12/16/2013 5:10:38 PM
發表內容 發表人   每年都會出現的錯誤       發表日期
   2009/12/18   下午   05:20:54    
發表內容   X就是Christ
Christmas         =Xmas

沒有         '                  喔~~    

----------------
人民加油!

全體台灣人民一起加油!

全體人類一起加油!


給宇宙!
回覆 .. 在12/16/2013 5:14:10 PM的回覆:
給天狼星!(雙星系統)
回覆 .. 在12/16/2013 5:16:30 PM的回覆:
基督
,基利斯督之簡稱,來自於希臘語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是亞伯拉罕諸教中的術語,原意是「受膏者」(中東地區膚髮易乾裂,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滋潤膚髮,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於希伯來語中的名詞彌賽亞,意思為「被塗了油的」。在基督教、聖經當中基督是「拿撒勒」主耶穌的專有名字,即「主耶穌基督」。

基督一詞常被誤認為是耶穌的姓,因為聖經中曾多次提到「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為祂未釘死、復活前的名稱,「基督耶穌」為基督為世人釘死、下到陰間,並勝過死亡,得勝之後的名稱。相信基督耶穌的人被稱作基督徒,因為他們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或在舊約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大部分猶太教徒反對這一觀點,並仍然等待著彌賽亞的到來。而所有基督徒現在正在等待基督耶穌的再臨,從而驗證彌賽亞預言餘下的內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穌的身位、生活、教授、和工作。又被稱為基督學。
回覆 .. 在12/16/2013 5:17:27 PM的回覆:
給銀河系中心的超質量黑洞!

回覆 .. 在12/16/2013 5:20:11 PM的回覆:
給刑法競合論!

---------------
給法律單數(林山田,黃榮堅:法條單一!)
回覆 .. 在12/16/2013 5:25:11 PM的回覆:
給虛無Nihilism

回覆 .. 在12/16/2013 5:29:37 PM的回覆:
REPO

哲學中的虛無主義
雖然『屠格涅夫』使虛無主義這個詞眾所周知,它是由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年-1819年)首先引入哲學領域。雅各比想用這個詞展現出理性主義特色,特別是康德的批判哲學。他認為所有的理性主義都可以減到虛無,這樣我們應該試圖去避免它,回歸到某些信仰。

尼采晚期的作品主要是關於虛無主義的。《權力意志》的一卷,由尼采1883年到1888年的筆記精選組成。他將之命名為「歐洲虛無主義」並認為這是19世紀的主要問題。尼采將虛無主義定義為:使世界,特別是人類生存沒有意義,目標,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質價值。

雖然後現代主義被一些人取笑為虛無主義,但就虛無主義者傾向於失敗主義來說,它並不符合上述虛無主義的公式。後現代主義哲學家試圖去尋找慶祝他所探索的形形色色獨特的人類關係的力量和原因。懷疑論不必對道德概念的現實做出任何結論,他們也不用在沒有可知事實的情況下討論有關存在意義的問題。

---------------
屠格涅夫?

托爾斯泰?

論藝術!
回覆 關於基督 在12/18/2013 1:46:15 PM的回覆:
尼采,反基督(上帝之死)

其中:
實證的宗教---佛教

具有癲癇情緒的宗教

天國只是一種內心的體驗

--------------
最後的基督徒已死在十字架上


卡謬,尼采與虛無主義
回覆 .. 在12/18/2013 1:49:32 PM的回覆:
卡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城。

哲學思想
人道主義思想
卡繆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義,人的尊嚴問題,一直纏繞著他的創作、生活和政治鬥爭的根本問題。《薛西弗斯神話》和《異鄉人》構成了卡繆文學創作的母題,包含著卡繆未來作品的核心問題。書中,薛西弗斯(又譯:西敘福斯、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設的提出,其本質動機,不在荒誕,因為荒誕不能告訴我們何謂幸福及不幸;之所以卡繆假設薛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為他認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嚴。

反抗才能體現尊嚴。薛西弗斯被責為永罰,卻幸福,這絕對是一種反抗,也是在這種條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卡繆在假設薛西弗斯幸福的時候,充分運用了想像和獨斷,其潛台詞,卻是人類尊嚴的需要。

二元對立
卡繆的創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對立的主題,其中有一些亦直接作為書名,如《反與正》,《放逐和王國》等。

卡繆強調的其他還有「荒誕和理性」,「生與死」,「墮落和拯救」,「陽光和陰影」,「有罪和無辜」……這些二元對立的主題經常成對出現,而且互不抵銷,甚至有相輔相成的意思。

卡繆在他的隨筆中數次使用這樣的修辭方式:用一片黑暗來形容明亮的陽光。隨筆中也許不過是一種修辭,但這種修辭代表的思維方式卻貫穿了卡繆幾乎全部的創作,成為他的重要特色。無論是他的小說還是戲劇,或是哲理隨筆,都看不到邏輯的一貫性,到處都隱含著矛盾,這在別的作家那裡,這可能是個致命的弱點,可從卡繆的作品中體現的卻是複雜的深刻,丹麥物理學家玻爾說過:「和小真理相對的當然是謬誤,可是和偉大的真理相對的仍然是偉大的真理。」正是在這樣對矛盾的正視當中反映了人類思維的局限及其和世界的斷裂。二元對立的兩極互相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形成強大的張力,悖論和歧義性、多義性在此從生,這也成為卡繆難以被定義的地方,其間人道主義一以貫之,然而人道主義本來就是意義含混的詞。

二元對立其實是西方的傳統思維習慣,但是傳統的二元對立主要是主客關係,「善與惡」,「美與醜」等一系列概念,但在卡繆那裡,這些傳統的理念被拋棄了,善惡美醜問題被諸如「流放和王國」,「陽光和陰影」這樣的形象所取代。甚至在講述一樁殺人案的《異鄉人》中,傳統的「罪與無辜」的問題竟消解於無形之中,只是作為一個背景存在。卡繆的這些悖論性的理念沒有給他找到理論上的出路,卻使他的小說和戲劇有了令人捉摸不定的多義性,成為意義之源。在美學的意義上,則是用簡單,毫不修飾的語言產生讓人困惑的效果,在《異鄉人》和《墮落》中最為明顯。

存在主義[編輯]卡繆一貫反對別人給他加上的存在主義的標籤,但在他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頒獎詞中依然稱他為存在主義者,這說明存在主義絕非捕風作影,實理有固然。

存在主義包容了各種各樣思想的一種思潮,在各種公認的存在主義思想之間也存在著尖銳的矛盾。簡單而言,存在主義的重大主題為個人對於存在的恐懼,荒誕的感受;它反映人在面對世界時所感到的一種情緒:孤立無援、個人承擔但無意義的世界荒謬而沒有盡頭、個人處於一種「被拋」的境地。

如卡繆《薛西弗斯神話》中說的,每個人都是西西弗斯,差別只在是否認識到這一點:「起床,電車,四小時辦公室或工廠的工作,吃飯,電車,四小時的工作,吃飯,睡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樣的節奏周而復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為什麼』的問題浮現在意識中,一切就都從這略帶驚奇的厭倦中開始了。『開始』,這是至關重要的。厭倦產生在機械麻木的生活之後,但它開啟了意識的運動。」卡繆的作品中都以存在主義的方式表現了存在主義,故普遍都認為卡繆是存在主義者。

至於卡繆反對存在主義主要是為了和薩特劃清界限,因為當時的輿論界基本上認為所謂存在主義就是薩特式的存在主義。卡繆與薩特的思想有不少共同點,但也有分歧,尤其是在對待革命、歷史以及蘇聯的態度。其根源在馬克思主義;薩特戰後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卡繆卻一貫反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主義。薩特是個哲學家,更多的被理念所纏繞,抽象得多,卡繆的哲學思想更多來源於感性生活,直接體驗,這一點在卡繆的散文里體現的最為明顯,他深深熱愛的阿爾及利亞對他而言就是這種感性生活的代表,他一生都沒有放棄地中海式的生活方式的理想,《薛西弗斯神話》和《存在與虛無》是兩本截然不同的書,這種不同不是表現在觀點的分歧上,而是表現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同樣是荒謬,薩特通過一系列的論證說明你不可能不荒謬,而卡繆卻不強調自由選擇,又說「我就在這兒,這就是荒謬」。

兩者的另一重大區別在於薩特強調行動,而卡繆老在猶疑不定,在他的小說中,除了《鼠疫》外,行動幾乎沒有什麼意義,特別是《異鄉人》中,更為明顯。這本書在二戰中出版,當時就有人發出這本書出得是不是時候的疑問,莫爾索和卡繆親自投入的抵抗運動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卡繆和薩特都反對虛無,宣揚反抗,然而卡繆的反抗和薩特的反抗是不同的,卡繆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於你怎麼做,而在於你怎麼想,有點精神勝利法的味道,但這種辦法使反抗成為一種絕對可能的東西。而薩特恰恰相反,不在於你怎麼想,而在於你怎麼做。卡繆的英雄薛西弗斯和薩特的英雄奧萊斯忒(Oreste)是兩種不同的英雄。而正是在「反抗」問題上的分歧導致兩人幾十年的友誼破裂,1951年《反抗者》出版後,卡繆和薩特的矛盾發展到頂點。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