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也是台大法研
發表人 ..  

發表日期

1/13/2014 1:02:04 AM
發表內容 該系所刑事法中心

於去年12/25(三)下午1:30舉行「刑事法判決研究會」,

報告人與報告題目:
1.   謝煜偉助理教授:「立委關說之刑事責任-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5807號判決」
2.   薛智仁助理教授:「衛星定位追縱之刑責-評台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407號判決」

--------------------
該次活動可抵碩博班學習時數、學士班服務二時數。


原發布人係劉書妤

詳參台大法律系網頁
演講活動公告!
回覆 .. 在1/13/2014 1:06:05 AM的回覆:
應為:

追蹤

--------------
原發布公告係寫:追縱


恐怕係劉書妤同學之誤
回覆 .. 在1/13/2014 1:07:45 AM的回覆:
ps.
謝煜偉,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薛智仁,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回覆 .. 在1/13/2014 1:09:58 AM的回覆:
ps2
該系所刑事法中心成員仍未登錄謝煜偉與薛智仁兩位助理教授
回覆 .. 在1/13/2014 1:13:36 AM的回覆:
好可怕!

該中心根本沒有在作更新活動

跟中國大陸各大學刑事法科學中心相比,相距甚多!
回覆 .. 在1/13/2014 1:15:31 AM的回覆:
各中國(大陸)大學刑事科學中心網頁

諸如:
中國刑事法網
京師刑事法網
西北刑事法網



回覆 回點點 在1/13/2014 1:25:02 AM的回覆:
點點,你的觀察很細膩
回覆 .. 在1/13/2014 1:28:41 AM的回覆:
沒有,

是剛好看到而已

--------------
順便造訪了該中心網頁

有讓人吃驚之感。
回覆 .. 在1/13/2014 1:33:01 AM的回覆:


亦作

踪
回覆 .. 在1/13/2014 1:33:33 AM的回覆:


亦作

足宗
回覆 .. 在1/13/2014 1:51:35 AM的回覆:
甄環


上善寺?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為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八章)
回覆 .. 在1/13/2014 1:52:57 AM的回覆:
甄環,第一集
回覆 .. 在1/13/2014 1:57:30 AM的回覆:
或許

甄環傳應該第一集與第七十六集一起看

就能體會人間正道是滄桑   之感了~~~


-------------------
好像扯太遠了!


唉.....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回覆 .. 在1/13/2014 1:58:51 AM的回覆:
道?

老子?

海德格爾Heidegger?

回覆 渡江戰役 在1/13/2014 4:00:19 PM的回覆:
渡江戰役
又稱京滬杭戰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佔領當時中華民國處於長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經濟中心,強渡長江並向中華民國國軍發起大規模戰略進攻之戰役。最終中國共產黨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經濟中心、當時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上海。

3   戰役經過   
3.1   佔領南京
3.2   郎溪、廣德圍殲戰
3.3   佔領南昌
3.4   佔領武漢
3.5   上海戰役
3.6   戰役結束

wiki
回覆 續上一 在1/13/2014 4:03:43 PM的回覆:
戰役結束
6月2日,第三野戰軍第25軍攻佔崇明島,至此,渡江戰役結束。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優勢兵力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行動。此役解放軍攻佔了南京、杭州、武漢、上海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國軍損失43萬多人。解放軍在這一戰役中取得壓倒性勝利,民國(按:國民)政府通過守住長江防線,劃江而治的願望落空,此後為解放軍進軍福建及華南、西南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的進程。

回覆 .. 在1/13/2014 5:18:53 PM的回覆:
謝煜偉,
2013.3.12   西田典之教授來台訪問之「相續共同正犯」座談會與談人
於元照出版社會議室

-----------------
關於西田典之

西田   典之(1947年(昭和22年)3月2日   -   2013年(平成25年)6月14日)
回覆 續上一 在1/13/2014 5:23:03 PM的回覆:
西田典之,日本刑法總論,日本刑法各論
劉明祥,王昭武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回覆 .. 在1/13/2014 5:35:05 PM的回覆:
西田典之,刑法總論,ch.3刑法的機能,第一節法益保護機能

其中:
四   刑法與社會倫理
   1.殺害尊親屬
   2.性倫理

其提到:日本刑法第175條所要維護的基本價值是什麼?普通人的正常的性羞恥心?善良的性道德觀念?

『但這果真是值得保護的法益嗎?』...................

   3.賣淫
   4.賭博

   5.新倫理的登場

回覆 .. 在1/13/2014 5:42:41 PM的回覆:
水?

泰利斯?

----------------
米利都的泰勒斯
(希臘語:,約公元前624年-約公元前546年),又譯為泰利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
回覆 .. 在1/13/2014 5:49:27 PM的回覆:
賴漢卿,畢達哥拉斯與泰利斯,數學傳播第二卷第三期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02_3_07/index.html

-----------------
馬克思,德謨克利圖斯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

(馬克思博士論文)

回覆 .. 在1/13/2014 6:10:50 PM的回覆:
在西田典之的中文版刑總中,論及『不作為犯的因果關係』時,譯者同時註了三人:
西田典之
大塚仁
大谷實

回覆 .. 在1/13/2014 7:12:26 PM的回覆:
大塚仁,刑法概說(總論)   馮軍譯

其中:

文獻

日本:教科書,注釋書,祝賀論文集,判例研究
德國
奧地利
瑞士:包括Stratenwerth的

Schweizerische   Strafrecht,A.T.I   ,Die   Straftat

法國
英國
美國
回覆 .. 在1/13/2014 8:51:13 PM的回覆:
大谷實,刑法講義總論   黎宏譯

其中:

第一編   刑法的基礎

ch.1刑法和刑法學
ch.2近代刑法學的歷史
ch.3刑法理論
ch.4刑法的淵源和解釋
ch.5刑法的適用範圍
回覆 .. 在1/13/2014 8:52:40 PM的回覆:
黎宏,日本刑法精義
回覆 .. 在1/13/2014 8:53:15 PM的回覆:
孫國祥,刑法基本問題
回覆 .. 在1/14/2014 2:42:24 AM的回覆:
1942河南大饑荒
發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當時河南省發生大旱災,夏秋兩季大部絕收。大旱之後又遭遇蝗災,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天冷手僵從車頂上摔下來)軋和遭遇日軍轟炸而死者無數,而當時難民乘火車逃難的是極少數,多數人是徒步。「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佔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坐火車逃難的,充其量最多佔總人數的1/3。當時火車數量很有限,運載效率很低,大部分是運貨的,難民都是坐在貨上面。當時火車時速估計只有30公里,從洛陽到三門峽走走停停估計要兩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車,多數人是徒步,一路上餓殍遍野,饑民相食慘不忍睹。

1943年,美國記者白修德報導此事。他說,1,000萬人口的河南省有300萬人(甚至500萬人)餓死,另有300萬人逃亡到陝西、甘肅和西部一帶。但這只是白修德的估計。而據1943年的國民政府統計,死亡人數有兩個版本,一個是288,006人,另一個是1,484,983人。

河南饑荒發生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早在美國記者白修德報導此事之前的1942年底,國內報刊如共產黨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以及《大公報》、《前鋒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在收到河南受災情報後,也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輕災害對河南民眾造成的傷害。中央曾三次撥發急賑款,第一次撥400萬元,第二次撥1,000萬元,第三次撥2,000萬元,後河南省自籌賑款。

wiki
回覆 .. 在1/14/2014 2:44:24 AM的回覆:
大躍進
是在1958至1960年上半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試圖利用本土充裕勞動力和蓬勃的群眾熱情在工業和農業上「躍進」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不同學者估計中國在大躍進期間

非自然死亡達一千八百萬到至少四千五百萬人。

人口統計學家估計在一千八百萬到三千二百五十萬人之間。

歷史學家馮客斷言「強迫,恐怖,和系統的暴力是大躍進的根本」,「人類歷史上有動機最致命的大規模屠殺之一」。

wiki
回覆 .. 在1/14/2014 2:48:40 AM的回覆:
關於中國大陸河南省

民國至今
在20世紀,隨著平漢鐵路(1906年通車)和隴海鐵路(1910年開封到洛陽段通車,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靈寶,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寶雞,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蘭州)的陸續修通,河南又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洋軍閥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1926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30年,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之間展開大規模內戰──中原大戰,河南是主要戰場。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一度遷都洛陽。1928年-1932年期間,共產黨的張國燾、徐向前等人在大別山區開闢武裝割據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度威脅武漢。新集(今新縣)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在此誕生。

1938年6月,日軍攻佔開封后,國民政府挖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阻止日軍進攻鄭州、武漢,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0餘縣成為黃泛區,480萬人傾家蕩產。

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1950年代初還短期存在過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省會新鄉,1952年撤銷。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縣成立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掀開了大躍進的序幕。在隨後的三年大飢荒中,河南也是損失最慘重的省份,估計有幾百萬人死亡。

1975年8月,颱風帶來的特大暴雨引發淮河上游大洪水,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中小型水庫同時垮壩潰決,造成29個縣市被淹,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1100萬人受災,24萬人死亡,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
回覆 .. 在1/14/2014 2:57:36 AM的回覆:
三面紅旗
為中共於1958年推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中的三項核心工作,原名「三個法寶」,1960年5月後改稱「三面紅旗」,分別是
總路線、
大躍進
及人民公社,
企圖在短期內使中國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總路線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綱領,大躍進是指速度、人民公社指的是組織。第一面紅旗「總路線」的概念,是由毛澤東提出的,總路線概括為「又多、又快、又好、又省」,1956年由《人民日報》公佈。

1957年6月29日一名署名叫于踐繪的人發表文章,提出「大躍進」的口號。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有社論:「有些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爬行得很慢。他們不了解農業生產合作化以後,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的躍進。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1958年2月2日又出現「全面大躍進」的口號。同年5月,八大二次會議肯定「大躍進」的方針。總路線和大躍進的口號,從此響遍全國的各個角落。由於毛澤東急於求成,要超英趕美,1958年要求鋼產量達到1,070萬噸,發動全民「大煉鋼鐵」,又連放衛星,畝產幾萬斤糧食,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提出人民公社的雛形,一開始名稱有「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後來統一稱為人民公社,「一個比較最能表現這一組織的內容和最能受到群眾歡迎的名稱」,並且實行「吃飯不要錢」,衣、食、住、行全由公社所包辦。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召開廬山會議,國防部長彭德懷向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提出「萬言書」:「1959年就不僅沒有把步伐放慢一點,加以適當控制,而且繼續大躍進,這就使不平衡現象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增加了新的暫時困難」,彭德懷指出,「浮誇風氣較普遍地滋長起來」。毛澤東對彭展開了嚴厲的批判,作出《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把彭德懷以及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人調離職位,將他們打成「彭黃張周反黨集團」。

1959年-1961年中國出現三年嚴重困難時期(共產黨中央稱「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糧食嚴重不足,物資奇缺。三面紅旗最後以慘敗收場,迫使毛澤東把黨政日常工作交由劉少奇、鄧小平等人負責,退居二線。

如今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頂端仍有三面紅旗的形象。
回覆 .. 在1/15/2014 9:19:06 AM的回覆:
1942年的河南大飢荒

究竟跟當初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有無因果關係?

-------------------
(repo)

..   在2013/8/3   下午   03:45:15的回覆:
花園口決堤事件

花園口決堤事件,為中國(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利用黃河伏汛期間決堤的災難性事件。其目的是進行焦土政策,造成平漢鐵路以東地區的洪水泛濫,試圖阻止具壓倒性優勢的日軍機械化部隊沿黃河西進。

死亡人數
據國民政府事後統計共死亡38萬人,時間為1938至1947年,其中包括9年之間因水災、旱災、蝗災和風災直接、間接死亡和失蹤人數。而此統計不僅包括了黃泛區中日拉鋸戰中受害而死的中國平民,還有個統計項目的問題,可能是政府將1939年水災和1942年蝗災也算作是黃水罹難人口,但1943年旱災他們認為和洪水無關,因此沒有計入「38萬人」之中。日本的資料也顯示死亡人數為三十幾萬。但依據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死亡人數為89萬人,受影響的有1200萬人,日軍因決堤而亡者約有7千4百多人。

另外六月尚屬黃河枯水期,潰堤流出的泥沙反而比河水還多,這些摻水的泥沙也阻止了日軍數週的前進。

中國大陸書籍表示花園口決堤事件給豫、皖、蘇的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有說法稱:花園口決堤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飢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但也有人對上一段文字提出質疑,認為花園口事件距離1942年河南飢荒已有4年,若真為黃泛區導致河南飢荒,為何1938∼1941四年時間裡河南糧食處於豐收狀態,而是1942年才發生旱災?況且黃泛區當時已成為日佔區與國統區的交界,主要影響的還是皖、蘇一帶,說其直接造成四年後的河南全省飢荒恐不為合適之說。此外,「1942河南飢荒造成300萬人(甚至500萬人)死亡」這一說法只不過是美國記者白修德的估計,真實歷史中國民政府的統計有兩種死亡數字,一種是288,006人死亡,另一種是1,484,983人死亡。

而花園口決堤89萬人死亡人數,89萬人是連1939年水災和1942年蝗災、1943年旱災死亡人口也算進去了,且據當時左翼記者曹聚仁,當時就在事發現場,「水淹腳背」就是他對這次洪水的直接描述,發現所謂的「89萬人是罹難」整個黃泛區在決口之後九年的所有戰爭死亡人數,並非一時一地的統計結果。在1948年公布「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與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編篡委員會」編寫的《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         依據人口變動資料推估指出:「第一,這次決口為害泛區實至深大,一時難於勝計,就本章所計部份而言,損失已甚可觀,區內約有二十分之一,或數達892,303的居民不幸殉水,五分之一,或數達3,911,354的難民作流亡,而其他因疾病凍餓與營養不良招致不良影響,茲因未見調查,些時無從得知。」

據當時花園口決堤中國陸軍中校工兵參謀劉叔琬稱:「共匪數年來,常在匪區及香港報章上宣稱:本黨(指中國國民黨)黃河決口時,淹死人民數十萬,造成重大災禍等之惡痛攻訐。此固為當年參加抗戰,實地眼見之中原人士所洞悉其奸偽慣計。回思當時若非由黃河大氾濫阻止日軍,鄭州早已陷敵,西安可能不保,毛匪巢穴延安,亦將成爲問題焉?」

wiki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