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發表人 好文章  

發表日期

11/9/2007 6:04:05 PM
發表內容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96831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點:「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點: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點: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了解。徹底了解比你看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了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夏克萊(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   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了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念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了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點: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了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份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份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份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讀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   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本文摘錄整理自二○○七年張忠謀交大新生入學典禮演講)   


【天下雜誌384期 2007教育特刊   關鍵十年的獨立與探索】   
回覆 大學生了沒 在11/9/2007 9:05:39 PM的回覆:
學生吃不消   三餐併成兩餐省開銷
   更新日期:2007/11/09   04:39   記者: 地方中心/連線報導   
 一波波的漲價,連學生也感受到壓力了!雖然不少校內外餐廳仍然苦撐著,但菜色卻確實變差了,甚至量減少了。有些學生只好三餐併成兩餐,節省開銷。


 新竹縣消保官靳邦忠日前接獲明新科大學生連署投訴,指控學校餐廳未先告知就漲價,原本自助餐三道菜加飯是五十五元,漲為六十五元,單點菜色有漲五元也有十元,但業者稱原物料上漲,成本提高,他只能採取道德勸說。


 清華大學小吃部局部調整價格,包括雞腿麵漲五元、當歸麵線漲十元、焗烤類漲十元。清大「風雲樓」餐廳張姓老闆抱怨說,多賣多賠,不賣又不行,但生意沒有因此變好,畢竟很多民眾不習慣到大學校園上餐館,想要薄利多銷都困難。


 台南長榮大學郭姓學生表示,平常就不愛吃便當,慣以麵當主食,平均一周大概吃兩次便當而已,但最近幾周以來,每次吃便當都是肉、魚或豆類權充一道菜,雖然便當價位沒變,可是,明顯覺得菜色變差。


 緊鄰長榮大學經營自助餐的姚姓業者說,前端物價雖漲,但學生無賺錢能力,總不好害學生連吃飯都捉襟見肘,當然不可能漲價。但也有業者不諱言,為反映成本,雖不漲價,但這段時間內的確不再購買高價蔬菜,改以便宜的豆芽菜等來料理,暫時委屈學生。


 中興大學供應自助餐的總餐廳表示,已有六、七年沒漲價,蔬菜每項仍維持八元,肉類整塊的如雞腿、豬排廿元,散肉如炒肉片十五元,白飯大碗七元、小碗五元,但前一陣子蔬菜很貴時,量稍微減少了一些,現在已經恢復了;餐盒部分也是維持六、七年前的價錢,一個五十元,但附贈的飲料或水果取消了。


 逢甲大學供應自助餐的逸軒餐廳表示,為反映物價上漲,價錢自十月起稍微調漲,蔬菜根莖類每一道由十元調為十二元,但葉菜類未漲,仍維持十元,肉類由廿元調為廿三元,白飯也是未漲,維持一碗五元,飲料和湯仍免費供應。


 國立中山大學福利社販賣的商品與外面的超商是一樣的漲幅。另福利社附屬的麵攤,原本一碗麵卅元,因成本上漲,每碗漲五元。


 成大學生也大喊吃不消,不少學生為省錢,鑽回校內白飯吃到飽的五十元自助餐,雖校內餐廳生意變好了,但承包廠商無奈表示,只能忍痛自行吸收成本。


 成大材料所林姓同學表示,今年開學後,校外康樂街一帶便當統統漲五元,菜色與以前差不多,雖五元漲幅還在可接受範圍,卻讓人直接感受到物價壓力。


 台南大學學區內早餐店及餐廳,多數還沒有調漲價格,但少數餐廳卻有分量縮減嫌疑。住在校外的張姓同學就說,他早上吃的豬排漢堡,雖然沒有漲價,但包在漢堡內豬肉及蔬菜卻變少,這也等同變相漲價。


 就讀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的林姓女同學表示,現在外面物價貴,學生的生活費有限,如果其他的費用排擠到食費,也只好一天由吃三餐改吃兩餐,以因應漲價風。


==================================
大學生應該..........先吃得飽..........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