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法部力推 防堵潛逃 羈押無上限
發表人 P  

發表日期

2/4/2008 7:20:18 AM
發表內容 中國時報   2008.02.04    
法部力推   防堵潛逃   羈押無上限
劉鳳琴/台北報導

             重大經濟及刑事犯罪被告,於判決確定後相繼外逃的案例層出不窮,變成司法耗時費力審判多年,被告被判刑確定後卻落跑無法執行,法務部希望修法仿德國法制,採取有罪判決羈押不受六個月限制;亦即未來只要檢方聲押一經地方法院裁准,羈押時限將不受限制。   

             在檢方起訴品質低落,起訴定罪率偏低,且此舉嚴重違反人權及憲法保障的無罪推定原則等前提下,法務部此項修法方向勢必引發極大爭議。   

             法務部常次朱楠指出,德國制度,宣判前的羈押不受六個月的限制,有罪判決後的羈押亦無時間限制;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八條所定之羈押期間有二個月或三個月的限制;尤其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羈押期間最多為九個月。   

             由於羈押期間短促、手續煩鎖,法官都深怕出錯被處分,比如於羈押時間屆滿,一忙可能就忘了申請延押,為避免日後出錯,乾脆將被告交保,落得輕鬆省事。   

             羈押是偵審刑事案件的非常手段,非必要不宜羈押,因此,多數的法官在證據已掌握下,會讓被告交保。但重大經濟罪犯,卻常利用交保之機潛逃國外,因此,不得不重新審視慎重交保的重要性。   

             法務部為防止刑案被告逃匿,曾訂定「防範刑事案件被告逃匿聯繫作業要點」,但這套要點又防堵了多少重大經濟罪犯潛逃?   

             去年四月廿六日中興銀行掏空弊案判決確定,基於前車之鑑,次日北檢即火速簽發通知書,要王玉雲五月四日到案執行。   

             但王玉雲卻向高院聲明異議,高院以確定判決等相關卷宗尚未移送地檢署,未給予緩衝時間,裁定執行命令不當、予以撤銷,遲至七月四日高院始將確定判決卷宗移交高檢署。   

             等囑託執行的公文轉到高雄地檢時,已是八月了,王玉雲早就利用這段空檔從容外逃。   

             與王玉雲同案,被依背信等罪判刑六年八月的中興銀行前總經理王宣仁及判刑八年六月確定的台鳳集團總裁黃宗宏,與王玉雲有志一同,有罪確定就逃。   

             王宣仁順利逃亡上海,黃宗宏的案件本來在二審就確定了,但法院讓他上訴到三審,亦使他有機會安排逃亡,幸而去年十一月初他現身基隆八斗子漁港準備偷渡時,意外被逮捕。   

             防止重大經濟罪犯外逃,美國法律規定宣判時被告應到庭及有罪羈押的制度,其實值得我國參考。

中國時報   2008.02.04    
寧可錯關心態   侵人權反潮流
王己由/特稿

             鑑於重大經濟罪犯屢屢在偵審中,乃至判刑定讞後、發監執行前空檔潛逃出境,法務部擬建議研修刑事訴訟法,增訂「有罪羈押」制度,以及仿德國宣判前和有罪判決後羈押無期限規定。這種「寧可錯關一千,不可放走一人」的心態,不但違反國際「無罪推定」的刑事潮流,更易侵害人權。   

             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制度,凡未經審判確定,都採「無罪推定」原則,除了符合世界刑事潮流外,也符合「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古訓,亦如英國法學家福特斯克所說「寧可放過若干犯罪者,不願使一無辜者處死」。這正是民主法治國家基本原則。   

             無罪推定才符世界潮流   

             有罪羈押制度,明顯和「無罪推定」原則相悖。有罪羈押,就是在被告判決有罪確定前,如果沒有諭知緩刑,或判決可易科罰金之刑,就得馬上羈押,拘束其人身自由,可說影響重大。   

             我國的法制,被告在法庭上說謊,也不會罪加一等;被告判決有罪後會想潛逃,這也是人性使然,固然有部分個案,發生被告潛逃,凸顯悖離公平正義的現象,畢竟只是少數,縱使有人真的潛逃,勢必終生背負逃犯的「枷鎖」,難過一生。   

             此外,我國刑法總則,本就定有「追訴權時效」和「行刑權時效」規定。前者是指犯罪行為可以追訴處罰的期間,如果觸犯刑罰的被告,沒有在一定的期間內(依案件不同,最長卅年),接受偵查、審判,國家就不能再加以追訴處罰。行刑權時效規定,則是被告判決定讞後,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執行刑罰(依刑度不同,最長四十年),就可逃過刑罰的執行。   

             法律如此規定,就是考量人犯經過長期的逃亡,無法見光的情況下,所受的身心痛苦,已足抵償應受的刑罰制裁,而且在長期間的逃避追訴下,也已經達到刑罰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追訴權和行刑權時效,也是大多數國家刑事立法所採用的制度。   

             為零星個案修法宜三思   

             為了零星的個案,法務部就要違背普世人權價值,建議修法採行有罪羈押,以及起訴宣判前與判決有罪,羈押無期限限制,一旦未來改判無罪確定,勢必出現關錯產生「冤獄」的結果,這不是單純給予冤獄賠償,賠點錢就可回復遭錯押當事人所受的損害,如此反人權,不但有損對國家形象,人權指標也會產生深遠的不利影響,豈能不慎。

中國時報   2008.02.04    
無限羈押防逃   司院不以為然
黃錦嵐/台北報導

             鑑於重大經濟要犯一再潛逃出境,法務部擬仿德國法制建議修法延長羈押期限。對於此項建議,司法院有關官員頗不以為然,認為問題癥結並不在修法與否,而是在嚴格執行限制出境、住居,並盡速發監執行。   

             司法院有關官員認為,重大要犯的脫逃問題,有兩大癥結,一在境管、檢察、警察、調查等行政部門的執行力,一在司法審判部門是否保釋不當。就執行力而言,類似王玉雲、王又曾之類的經濟要犯,審判中獲准交保,不論一審、二審的承審法官,在重金保釋之餘,都會諭知限制住居、出境,在三審定讞時,最高法院也會在公告當日以最速電傳方式,立即通知檢察機關,以便檢方得以盡速發監執行。   

             司法院官員指出,依法,檢察機關一收受最高法院的判決主文,不待判決書全文、卷證正式送達,即可檢具二審判決書先行指揮發監執行作業。可是,目前檢方的執行作業總要全部卷證、判決書正式送達,才肯指揮執行,以致延宕發監執行時日,再加上司法警察監控不力、境管與海巡失察,讓經濟要犯有脫逃的機會,例如,中興銀弊案的王玉雲、廣三案的劉松藩,莫不是因此而逃?這與羈押與否、羈押期限長短何干?   

             至於司法是否保釋不當,是慎重羈押的實務問題。司法官員認為,目前一、二審法官審查是否羈押,除非殺人、綁票撕票、強盜強姦等重大刑案,很少以重罪為由羈押,重大經濟要犯與貪汙犯上訴二審以後,羈押案例也不多。   

             司法官員認為,我國這種審判實務,與日本大異其趣,日本實務,被告若犯重罪,一旦羈押,除非極罕見的判無罪案例,否則,一羈押幾乎就等於送執行了。司法官員表示,日本的審判實務與起訴定罪率極高,有密切相關,這點除了法官有待努力以外,也有待檢方提昇蒐證、舉證能力。

中國時報   2008.02.04    
修法公聽會   僅法部贊同
劉鳳琴/台北報導

             司法院刑事廳長劉令祺指出,對法務部有意推動的有罪羈押,曾正式提交大型的公聽會討論,但沒有取得共識,現階段司法院的態度傾向保留。   

             劉令祺指出,有罪判決能否假執行,值得討論,因為這不僅涉及人身自由,並牽涉到人權問題,因法務部大力推動此項修法,司法院刑事訴訟法研修小組曾召開公聽會,正式將研修草案提付討論。   

             結果與會的法官、學者、律師及人權團體都認為會傷害人權而堅定反對,唯一力推的就只有法務部代表。   

             至於交保被告可否採取電子監控的問題,劉令祺表示,一定要有法源依據才行,沒有修法前不可能採行。   

             劉令祺說,司法院曾就執行題徵詢過警政署的意見,探詢若對交保被告採行電子監控,警方是否能夠執行,但警政署表示現階段執行上有困難。   

             趙國明?台北報導   

             法務部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對有潛逃疑慮的重大經濟要犯,可不受延長羈押次數的限制。曾擔任過檢察官的律師丁中原認為,不論是降低羈押刑度的門檻,或不受羈押次數限制,都與人權保障有關連,應慎重作通盤的考量和兼顧。   

             丁中原說,目前法官依據刑事訴訟法,對重大刑案的被告羈押,最多可從六個月延長到九個月,這是針對重大刑案被告,對社會治安與民眾生命財產法益,具有直接威脅所作的延長羈押考量。   

             羈押要件是以刑度來論,不是以罪名來分,一般重大要犯或經濟犯罪刑度,即使本刑在七年以上的重罪,都可籍由羈押期滿時,利用上訴等空檔時間趁隙潛逃出境,因此,修正刑事訴訟法的延長羈押不受次數的限制,或許是司法機關一種的防制措施。   

             不過,丁中原認為,是否要修正延長羈押不受次數的限制,或者降低本刑的羈押門檻,仍須審視被告所犯的個案,有無對社會治安或金融秩序造成重大影響或破壞,以及是否有逃亡之虞,畢竟羈押與基本人權的保障具有關連性。   

             丁中原強調,站在律師的立場,在沒有了解修正內容前,他不宜置喙。   

             但他期望修正對象,不要今天針對經濟犯罪,明天又增加槍砲彈彈藥等案件之被告,沒完沒了,必須就羈押的理由和精神,以及基本人權面,在不受延長羈押次數的修正案,作出一個法性及人性兼顧的羈押修正法案。

中國時報   2008.02.04    
法界:有罪羈押制   違反無罪推定
王己由/台北報導

             法界實務人士指出,法務部有意修刑事訴訟法改採有罪羈押制度,相對凸顯檢調對確定判決有罪的被告,無法有效監控,才希望透過修法彌補。但貿然採行有罪羈押,絕對是嚴重侵害人權,違背政府標榜的人權立國。   

             不願具名的法界資深人士指出,法務部有意引進有罪羈押制度,起因三年前涉及太電掏空案的太電前財務長胡洪九聲押案,經過一審院檢五度「過招」後,才由高院自為裁定羈押。   

             當時,法務部就以防範判決確定的罪犯潛逃為由,積極推動有罪羈押制度,主管刑訴法的司法院雖不便正面反對,但包括人權團體、律師公會、立法委員、學者及法官代表,都在公聽會中反對有罪羈押制度,理由正是認為該制度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及刑事程序的基本原則等。   

             法界實務人士指出,台美兩國國情不同、訴訟制度亦不同,美國採有罪羈押的制度,是因為採行「陪審團制」。   

             在美國被告有罪與否,是由陪審團投票決定,如果是有罪結論,再由法官決定刑期,如此採行有罪羈押,比較不會有冤獄情況發生。   

             至於宣判前羈押與有罪羈押沒有期限限制,更易滋生弊端,和嚴重侵害人權,法界人士強調,目前只有觸犯本刑十年以上、無期徒刑和死刑重罪,才能無限制羈押,如果羈押沒有期限,倘若纏訟經年,又或者法官怠惰,涉案的被告就只能一直被收押,對當事人身心的催殘相當嚴重。   

             以涉及國務機要費案的「第一夫人」吳淑珍為例,未來一審如果判有罪被收押,以她的身體狀況,能禁得起無限期的羈押嗎?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