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詐欺幫助問題
發表人 路人  

發表日期

4/21/2014 1:24:16 PM
發表內容 賣自己存摺給詐騙集團,該幫助犯通常成立數詐欺幫助,請問要用集合犯?接續犯?還是想像競合?謝謝
回覆 在4/21/2014 1:41:52 PM的回覆:
賣自己帳戶給詐騙集團,是一   行為。如有多數人受騙,則為想像競合。
回覆 在4/21/2014 1:42:16 PM的回覆:
賣自己帳戶給詐騙集團,是一   行為。如有多數人受騙,則為想像競合。
回覆 別亂回答 在4/21/2014 2:47:43 PM的回覆:
一罪一罰
回覆 給你聞香 在4/21/2014 3:02:55 PM的回覆:
樓上的   這麼簡單問題。你也不會?重點是不會就安靜點趕快去念點書,還要害人?真是害啊
>>>>>>>>>>>>>>>>>>>>>>>>>>>>>>>>>>>>>>>>>>>>>>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03年度簡字第151號
聲 請 人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牯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03年度
偵緝字第26、2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l福幫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之物交付
,處有期徒刑瓣諢A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犯罪事實:
            陳牯皏i預見他人收取金融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將可
            能用以從事詐欺取財之不法行為,竟基於幫助他人實施詐欺
            取財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02   年7   月至同年8   月2   日期間
            某日,在彰化縣二水鄉地址不詳之某房屋,將其向第一商業
            銀行南投分行申請開立帳號:00000000000   號帳戶之存摺、
            提款卡及密碼,以新臺幣若干元之價格,販賣予真實姓名、
            年籍不詳,自稱「王國慶」之成年男子及所屬之詐欺集團使
            用。該詐欺集團成員收受上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後,旋基
            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分別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經由在報紙
            刊登虛偽保證中獎之廣告,向范春蓮、林秋風等人以附表所
            示之方式施用詐術,范春蓮、林秋風因而陷於錯誤,將如附
            表所示之款項匯入如附表所示由陳牯眯珒ㄗ悀坐W開帳戶內
            ,上開匯款旋即遭詐欺犯罪集團提領。
二、證據名稱:
      (一)被告陳晉福於警詢與偵查中之供述。
      (二)證人即被害人范春蓮、告訴人林秋風於警詢時之證述。
      (三)證人范春蓮提出之存款存根聯、報紙廣告、證人林秋風提出
            之匯款申請書回條。
      (四)上開第一商業銀行南投分行帳戶開戶申請書、開戶資料以及
            交易明細。
      (五)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已可認定。
三、論罪科刑:
      (一)按刑法上之幫助犯,係對於犯罪與正犯有共同之認識,而以
            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實施犯罪之行為
            者而言(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1509號、88年度臺上字第
            1270號判決參照)。因此如未參與實施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
            ,且係出於幫助之意思提供助力,即屬幫助犯,而非共同正
            犯。被告基於幫助之犯意,提供詐欺集團成員上開帳戶存摺
            、提款卡及密碼,以供其施用詐術,已如前述。詐欺集團成
            員利用被告之幫助,使被害人在遭施用詐術後陷於錯誤,而
            匯款至被告提供之帳戶,足見被告僅係參與詐欺罪構成要件
            以外之行為,且並無證據證明被告係以正犯而非以幫助犯之
            犯意參與犯罪,應認其所為係幫助犯而非正犯行為。是核被
            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   條第1   項、第30條第1   項詐欺取財
            罪之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項   之規定,按正犯之刑減
            輕之。被告以提供上揭帳戶資料之單一幫助行為,幫助詐騙
            集團成員分別詐騙被害人范春蓮、林秋風2   人,觸犯多個詐
            欺取財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情
            節較重之幫助詐欺被害人林秋風部分處斷。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提供上開帳戶作為他人
            詐騙財物之工具,助長他人犯罪,增加政府查緝犯罪之困難
            ,危害他人財產安全及社會秩序,造成人心不安,並使被害
            人范春蓮、林秋風2   人蒙受財產損失,所為實不足取,兼衡
            本件被害人等因遭詐騙而匯入上開帳戶之總計金額,又念其
            本身未實際參與詐欺取財之犯行,可責性較低,且坦承犯行
            ,犯後態度尚可,素行尚佳,暨考其動機、手段、品行、智
            識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前段、第3   項、第454   條第1
            項,刑法第30條第1   項前段、第2   項、第339   條第1   項、第
            55條、第41條第1   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1   項、
            第2   項前段,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以書狀敘
            述具體理由,向本法院提起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于捷
回覆 雞嘴變鴨嘴? 在4/21/2014 4:49:13 PM的回覆:
別亂回答   在2014/4/21   下午   02:47:43的回覆:
一罪一罰   
???????????????????????????????????????????????
好好笑
回覆 這樣也不是數行為 在4/21/2014 5:11:19 PM的回覆:
提供數帳戶給詐騙集團,也是想像競合。
但如果分次提供給不同詐騙集團,那就另當別論吧>>>>>>>>>>>>>>>>>>>>>>>>>>>>>>>>>>>>>>>>>>>>>>>>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03年度簡字第17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泠孜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度偵字第4967號、17700   號),本院認不
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01   年度簡字第3309號),改依通常程序審
理,並經檢察官以同一事實移送併辦(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
102   年度偵字第293   號),嗣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被告自白犯罪
,經本院裁定改依簡易判決處刑程序,逕以簡易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泠孜幫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之物交付
,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林泠孜依其社會經驗,雖預見其提供自己之金融帳戶與他人
            使用,常與財產犯罪密切相關,極可能被犯罪集團所使用以
            遂行詐欺取財而達收取贓款,並避免遭到檢警單位追查之目
            的,竟仍不違背其本意,基於幫助詐欺之不確定故意,於民
            國100   年9   月間某日,在臺北市某郵局,將其所有台新國際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新銀行)南門分行帳號0000
            0000000000號帳戶、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中國信託銀行)文山分行000000000000號帳戶、臺灣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銀行)忠孝分行000000000000號帳戶
            之提款卡及密碼,郵寄交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騙集團
            成員。嗣該人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即基於意圖為自己不
            法所有之犯意聯絡,以如附表所示之詐欺方式,使如附表所
            示之各該被害人因而陷於錯誤,遂分別依該不法集團成員指
            示,於如附表所示之時間,匯款或無摺存入如附表所示之金
            額至林泠孜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上揭帳戶內,並旋遭該不法集
            團成員提領一空。嗣如附表所示之各被害人發覺有異,各報
            警處理,始為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黃家柔、沈美珠、林仲瑋、黃曉萍、賴虹穎、曹珈翎、
            劉冠騏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及彰化縣警察局北斗分局報告臺灣彰
            化地方法院檢察署呈請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長令轉臺灣
            臺北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另經臺
            灣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移送併辦。
            理      由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林泠孜於本院準備程序時坦承不諱
            (見本院102   年度易緝字第50號卷【下稱易緝卷】第49頁反
            面),並據如附表所示告訴人即證人黃家柔、沈美珠、林仲
            瑋、黃曉萍、賴虹穎、曹珈翎、劉冠騏及被害人即證人陳巧
            旻、翁慧芳、柯佳岑分別於警詢中證述明確(詳附表證據欄
            ),復有中國信託銀行100   年12月20日中信銀000000000000
            00號函暨開戶人基本資料及歷史交易明細查詢、臺灣銀行忠
            孝分行101   年1   月2   日忠孝營字第00000000000   號函暨開戶
            人基本資料及交易明細、台新銀行101   年5   月25日台新作文
            字第00000000號函暨開戶人基本資料及歷史交易明細查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度偵字第4967號卷【下稱
            4967偵卷】第89至96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101   年度
            偵字第4376號卷【下稱4376偵卷】第35至56頁),另有如附
            表證據欄所示證據可佐,參以近來詐欺集團以各種理由,撥
            打至一般民眾家裡,佯稱退稅、退費、欠款、查詢帳戶、中
            獎、代辦貸款、網路購物、網路援交等方式詐欺取財之犯罪
            類型層出不窮,而該等犯罪,多數均利用人頭帳戶作為出入
            帳戶等情,已經媒體廣為披載,政府亦經年宣導勿任意交付
            個人金融帳戶資料與他人,而被告業已成年,又自承過去曾
            有工作經驗等節(見偵4697卷第111   頁),足見係具有一定
            智識及社會經驗之人,對此自無不知之理,是被告確有幫助
            他人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至明。從而,被告之自白與事實
            相符,自得為認定犯罪之依據。綜上,本件事證明確,被告
            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按刑法上之幫助犯,係指僅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
            力,而未參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之行為者而言(最高法院10
            1   年度台上字第4792號判決意旨參照),本案被告將其所有
            之台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臺灣銀行帳號提款卡及密碼提
            供詐欺集團詐騙他人財物,顯係基於幫助他人詐欺之犯意,
            且所為提供帳號提款卡及密碼予他人之行為,亦屬該罪構成
            要件以外之行為,是核其所為,係犯刑法第30第1   項前段、
            第339   條第1   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又被告以一次幫助詐欺
            之犯意,提供前揭台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臺灣銀行帳號
            提款卡及密碼予詐騙集團成員使用,致告訴人黃家柔、沈美
            珠、林仲瑋、黃曉萍、賴虹穎、曹珈翎、劉冠騏及被害人陳
            巧旻、翁慧芳、柯佳岑分別受有損害,應從想像競合之規定
            ,從一重處斷。另被告既未實際參與詐欺犯罪,其所犯情節
            較正犯輕微,爰依刑法第30條第2   項之規定,減輕其刑。爰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輕率交付3   家銀行提款卡
            及密碼予他人,使犯罪集團得以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財物,
            造成犯罪偵查困難,助長詐欺犯罪之猖獗、危害交易秩序與
            社會治安,致被害人受有財產損失,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及
            被告終能於本院調查中坦承犯行,尚具悔意,並與告訴人林
            仲瑋達成和解,賠償其所受損害共新臺幣1   萬1,234   元,此
            有本院準備程序筆錄、告訴人林仲瑋臺灣銀行帳戶存摺封面
            及交易明細影本各1   紙在卷足憑(見易緝卷第49至50頁、本
            院103   年度簡字第172   號卷第2   頁),另衡酌被告之動機、
            目的、手段、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儆懲。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3   項,刑法第30條第1   項
            前段、第2   項、第339   條第1   項、第55條、第41條第1   項前
            段,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前段,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幸怡
回覆 .. 在4/23/2014 7:12:30 PM的回覆:
怎麼?幫助犯也具有獨立性嗎?(未遂幫助?)

-----------
未遂教唆(舊法29III)刪除後,教唆犯還具有獨立性嗎?


阿?


回覆 樓上 在4/23/2014 8:40:29 PM的回覆:
你在講啥?
回覆 樓上 在4/23/2014 8:40:47 PM的回覆:
你在講啥?
回覆 .. 在4/23/2014 8:57:53 PM的回覆:
幫助犯的罪數,當然是要看其所幫助的正犯的罪數

不然咧?

回覆 .. 在4/23/2014 9:01:33 PM的回覆:
也就是說,正犯是單純一罪,幫助犯就是單純一罪;正犯是包括一罪,幫助犯就是包括一罪;正犯是想像境合,幫助犯就是想像競合;正犯是實質競合,幫助犯就是實質競合

-------------
這有甚麼問題嗎?

阿?

回覆 .. 在4/23/2014 9:04:06 PM的回覆:
呵呵..............
大概刑法念著念著

早已不知何謂共犯的從屬性了

---------------
共犯成立不成立,從屬於正犯;那共犯的罪數難道不用從屬於正犯?


阿?

回覆 .. 在4/23/2014 9:21:01 PM的回覆:
楊開江      袁建偉,論共犯罪數的判斷基準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63642

回覆 .. 在4/23/2014 9:28:07 PM的回覆:
續上一

(三)我國台灣地區學者的共犯行為標准說

台灣輔仁大學的甘添貴教授認為,共犯處罰之依據,依因果共犯論(或惹起論)之主張,乃共犯透過正犯之行為而惹起法益侵害之結果,亦即共犯因其教唆或幫助之加功行為,間接或從屬地造成法益之侵害;其可罰性,即為間接從屬之法益侵害行為。因此,共犯一罪或數罪之判斷,亦與正犯同,應以法益侵害作為犯罪評價之基礎,並以法益侵害之個數及次數,作為決定犯罪個數之主要標準,

故而,教唆犯或幫助犯之罪數,應與正犯一致,而以正犯之罪數作為定其罪數之標準。

但是,教唆犯或幫助犯之『可罰性』,並非借用自正犯,而係其教唆或幫助之加功行為,間接或從屬地造成法益之侵害。因此,在決定其刑事責任時,應求之於教唆或幫助行為本身。故於犯罪競合之情形,自應以教唆或幫助行為本身,作為其處理之標準,此與罪數之認定標準取決於侵害法益個數及次數之情形不同。
回覆 誰說的 在4/23/2014 10:19:33 PM的回覆:
啊?理論就正確?你訴狀引學者理論有屁用?
回覆 誰說的 在4/23/2014 10:20:23 PM的回覆:
啊?理論就正確?你訴狀引學者理論有屁用?
回覆 .. 在4/23/2014 10:22:36 PM的回覆:
哈!

又是一個根本不看文章的人在那堣j小聲

--------------
上面的兩個判決你也沒在看嗎?

兩個判決都是論以想像競合,你裝作沒看到喔?


阿?

回覆 .. 在4/23/2014 10:23:18 PM的回覆:
那兩個判決不也是你引出來的嗎?

阿?

回覆 你也幫幫忙 在4/24/2014 5:37:00 PM的回覆:
就想像競合
還引啥學者理論。沒開過庭的人吧   
回覆 阿悶 在4/24/2014 5:38:15 PM的回覆:
..   在2014/4/23   下午   07:12:30的回覆:
怎麼?幫助犯也具有獨立性嗎?(未遂幫助?)

-----------
未遂教唆(舊法29III)刪除後,教唆犯還具有獨立性嗎?


阿?
?????????????????????????????????????????????????
實務都寫了   看不懂嗎   ?
回覆 .. 在4/24/2014 7:13:08 PM的回覆:
呵呵......

實務只是寫出結果,並沒有論理

應該是你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

阿?






回覆 .. 在4/24/2014 7:23:42 PM的回覆:
不懂為什麼文章PO出來了你們還不看

唉........

--------------
(一)正犯行為標准說
德國、日本的判例與學說都曾經以共犯從屬性論為基礎,認為(狹義)共犯本身不是獨立的行為,所以共犯的罪數只能從屬於正犯的罪數,要判斷共犯的罪數,也只能以正犯的行為為標準。這就是正犯行為標准說。以幫助犯為例,即使幫助犯的行為是一個,只要幫助了複數的正犯行為,根據共犯的從屬性,也構成實在競合(數罪)。德國帝國法院曾在判決中明確表示:“共犯,不是根據他希望什麼、實施了什麼來處罰,而是根據正犯希望什麼、實施了什麼來處罰。”這是正犯行為標準說的典型表述。按照正犯行為標准說,正犯所觸犯的數罪名如果具有想像競合關係或牽連關係,共犯也和正犯一樣成立想像競合犯或牽連犯。而且,共犯成立與正犯完全相同的犯罪,共犯的罪名必須和正犯的罪名相同。換言之,教唆犯和幫助犯的罪數完全取決於正犯的罪數。



按:這個問題本來就跟共犯的從屬性有關,當然也跟共犯的獨立性有關

回覆 .. 在4/24/2014 7:26:33 PM的回覆:
但即使是共犯的從屬性,似乎也沒人採嚴格從屬性(林山田以前採之)

誇張的從屬性更不用說了

所以,如果共犯的罪數以正犯為準,是否是嚴格從屬了正犯甚至是誇張的從屬了正犯?

藉此來思考共犯的罪數問題。

回覆 .. 在4/24/2014 7:39:38 PM的回覆:
喔,對了!

林山田教授認為刪除未遂教唆(舊刑法29III)是不當的刪除。

回覆 .. 在4/24/2014 7:51:29 PM的回覆:
呵呵.....這個說法滿有意思的!

----------------
(五)不作為犯類似說

只木誠教授提出,為了避免因構成想像競合犯而造成的缺陷,應當適當縮小想像競合的適用範圍,方法之一是將共犯理解為與不作為類似的構造,即“以自己的教唆行為使正犯產生犯罪意思者,或以幫助行為參與正犯行為者,在正犯實行犯罪前,具有阻止正犯的保證人地位。如果違反這一義務,在正犯著手實行時,就成立共犯。如果這樣的話,在正犯的實行有時空間隔的情況下,就可以對共犯承認並合罪。這與我在不作為犯以及過失犯的罪數的判斷標準和解決方法是一樣的,如果正犯實施的犯罪行為在時間、地點上分離,共犯就是並合罪;如果同時,就是觀念競合。這就使是在時間、地點隔離的規範判斷與自然觀察聯繫起來”。不作為犯類似說的關鍵,在於將共犯理解為保證人,使其負有“阻止正犯”的義務,如果不履行這一義務而使正犯得以著手實施犯罪,就成立共犯,按照這一方法,幫助犯在實施了幫助行為後,如果正犯實施的數個犯罪是在同一時間、地點的話,幫助犯就只有一個阻止義務,幫助犯不履行義務也就是一個不作為,可以構成想像競合犯;如果正犯實施的數個犯罪是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的話,幫助犯就負有數個阻止義務,不履行義務就是數個不作為,因此不是想像競合犯,而是數罪。
回覆 比你三點 在4/24/2014 8:39:07 PM的回覆:
你也幫幫忙   刑法理論有重要嗎   ?你認為被告及被害人在意理論?
看來你只是碩班生而已,去開庭跟法官說這些理論看看吧   
廢話一堆
回覆 .. 在4/24/2014 9:32:29 PM的回覆:
呵呵.......

這裡又沒人是法官,這個討論區也不是法庭,我也不是在跟法官,被告或被害人講話,好嗎?

你那些話還是留在法庭講吧!

--------------------
開版有提到『集合犯』,事實上,駱克信Roxin在他的教科書競合一章也提到集合犯(集中犯罪)與大量犯罪,如果詐騙集團大量騙取被害人,人數例如達上千等,要謂不能說是集合犯罪吧?

詐騙集團以業務性的反覆實施作為自己經濟或者職業活動,應該正好符合集合犯罪。


此外:
(四)分割可能性說
雖然共犯行為標准說得到多數學者的支持,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共犯行為標准說至少存在三個問題:第一,以一個行為教唆、幫助多個正犯行為的情況很多,如果一概採取共犯行為標准說,會造成想像競合犯的成立範圍過於廣泛;第二,在以一個行為教唆、幫助多個正犯行為的情況下,正犯是數罪(並合罪),而共犯是想像競合,由於量刑基準差異太大,難免造成罪刑不均衡;第三,德國、日本在訴訟法上實行嚴格的一事不再理制度,對想像競合犯來說,如果起訴時只查明了一罪,作出的有罪判決的既判力就及於所觸犯的其他罪,對其他罪不能再起訴。例如,日本關西大學的山中敬一教授舉出設例,甲同時教唆A、B、C三人,讓A在東京殺人,B在大阪放火,C在名古屋搶劫,按照共犯行為標准說,甲的教唆作為一個行為構成想像競合,如果只有A在東京的殺人被追訴並確定了有罪判決,但此後又發現其他犯罪時,既判力及於甲對B、C的教唆,不能加以追訴,這樣就很不合理。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判斷共犯的罪數尤其是判斷共犯行為的個數問題上,曾任大阪高等法院院長的中野次雄法官提出了分割可能性說,亦即,判斷教唆犯或幫助犯的行為是單數或複數,要看其行為是否可以分割,如果是實施一部分就不能不實施另一部分的情況,就是一個行為,如果僅僅是出於方便而同時教唆、幫助的,其行為可以分割,存在著與正犯行為相應的教唆、幫助行為。根據分割可能性說,在上述設例中,甲的行為可以視為三個教唆,不構成想像競合犯,而是構成並合罪。
回覆 .. 在4/24/2014 9:36:16 PM的回覆:
按:惟駱克信所謂的大量犯罪,是指例如納粹與集中營等大量殺人行為。

回覆 比妳多三點 在4/24/2014 9:48:57 PM的回覆:
這裡是國考區,要提論文抄文章,去學校。
考試不是在寫落落長理論,不會高分。
回覆 比妳多三點 在4/24/2014 9:49:05 PM的回覆:
這裡是國考區,要提論文抄文章,去學校。
考試不是在寫落落長理論,不會高分。
回覆 .. 在4/24/2014 10:00:15 PM的回覆:
呵呵.......

現在從法庭(的法官,被告,被害人....)變成國考區了喔?


阿?

---------------
不是叫討論區嗎?

阿?

討論區就是要討論阿,不然咧?




回覆 比妳多三點 在4/24/2014 10:49:09 PM的回覆:
趕快考上啦,管你是哪一區?考不上永遠都在這裡貼學者文章。可憐
回覆 .. 在4/24/2014 11:22:16 PM的回覆:
哈!

是要快考上,但就算考上,再貼還是學者的文章,難不成貼你的文章嗎?


阿?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12:25:14 PM的回覆:
要貼我也不反對啊
嗚嗚
回覆 .. 在4/25/2014 6:17:24 PM的回覆:
你說貼你的文章?

哈!

-----------
你還是留在法庭裡用你的商業用語跟你的法官檢察官被告告訴人講話吧!

唉...........可憐。

.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6:25:18 PM的回覆:
可賺錢,怎會可憐?
嗚…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6:25:30 PM的回覆:
可賺錢,怎會可憐?
嗚…
回覆 .. 在4/25/2014 6:30:33 PM的回覆:
唉........

思考思考一下上面的這句話吧!

「雖然共犯行為標准說得到多數學者的支持,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共犯行為標准說至少存在三個問題:第一,以一個行為教唆、幫助多個正犯行為的情況很多,如果一概採取共犯行為標准說,會造成想像競合犯的成立範圍過『於廣泛』」

--------------------
南無東方喜樂世界阿閦佛


阿閦佛(梵文:,Akshobhya,藏文:Sangs-rgyas   mi-

vkhrugs-pa;「閦」音「觸」),又名不動佛、無動佛,五方如來之中的東方佛。據《阿閦佛國經》云,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之前,曾侍奉大目如來(又譯廣目如來),示而萌發「對眾生不起瞋恚」的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即於東方妙喜世界成佛。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與「不動明王」有區隔。


善哉善哉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9:03:21 PM的回覆:
要念經去佛堂啦。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9:04:17 PM的回覆:
要念經去佛堂啦。
回覆 .. 在4/25/2014 9:19:18 PM的回覆:
嘿,你管的還真多!

別人要在哪念經你也管

-------------
是念佛啦!

連念經跟念佛都搞不清楚,還想通過國考?


唉......可悲。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善哉善哉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5/2014 9:57:10 PM的回覆:

那多念點消業障      祝早日見佛
回覆 .. 在4/26/2014 2:35:03 AM的回覆:
呵呵.............

你也知道「業障」喔?

看來你的『慧根』未完全斷滅嘛!(vs.一闡提)


善哉善哉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6/2014 6:48:05 AM的回覆:
知道拉   所以你要多念點
早日見佛去啊   
回覆 .. 在4/26/2014 9:18:27 AM的回覆:
Hi,
Good   morning.

----------------
哈!

你這個人真愛多管別人的事,連別人要不要見佛你都能置喙


真是佛未見到,先見鬼了。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6/2014 10:59:46 AM的回覆:
那見鬼後再見佛啊佛再等你,快念。
回覆 比你多三點 在4/26/2014 11:00:08 AM的回覆:
那見鬼後再見佛啊佛再等你,快念。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