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談【千萬不要來唸法律】
發表人 李俊德  

發表日期

4/4/2015 5:14:29 PM
發表內容 談【千萬不要來唸法律】

最近和幾位在校生聊天,發現很多年輕的法律系學子們,幾乎都有共同的憂慮(擔心自我競爭力不足)」,起因是現在很多非法律系的人也跨足念法律,所以只讀法律的法律人將來生存空間將會大受壓迫,又受到報章雜誌讀者投書「勸大家別讀法律系」種種言論的影響,更加不知所措。

但因「市場飽和」而有就業陰影的,就只有法律系嗎?

你要不要搜尋下列的字眼,網路上也有各專業領域的苦水與辛酸

「不要讀企管的理由」、「小孩想讀企管的話要打斷他的狗腿」

「你會後悔唸會計系」、「會計市場已飽和」

「後悔念醫科」、「別再逼孩子念醫了」

「千萬別來唸建築」

「念土木系真的沒前途」

「讀資工系這麼沒有前途嗎?」……大家都是一堆牢騷,多到說不完。

的確,我也看到許多別的專業領域的人士跨足念法律,很用功,我也覺得他們真的很強,但我反問法律系的同學們,別人可以跨進來念法律,那你有什麼理由不能也跨出去學學不同的技能或知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絕大多數的法律人很「固守傳統」,思維上不愛求新求變,大家想到能走的路好像也都很一致,聊天中我問大家,大學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大家都理所當然的說要繼續~念~法~研。

「四年大學法律系」加上「三年法研所」(天啊!大家把法律當醫科念嗎?)

我覺得「念法研」這種想法,在過去律師少的年代應該沒錯,因為你的學歷在履歷表或名片上看起來可以占優勢,但現在呢?律師越來越多的情況,你還認為履歷或名片上多印一個法研所能有多少加分作用?這一點點的加分值得你花2-3年的寶貴時間去換取嗎?
以現在律師的錄取率,如果你大學期間肯好好利用時間、按部就班念書,念個幾年要通過律師考試真的不是問題。有人可能會說,就算通過律師考試,實力可能還是不足以應付以後的法律職場,真的不需要再念法研嗎?

我告訴你,這是兩碼子不同的事,我國法研所不外就是大學法律系的延伸,多讀幾十個法律學分加上一篇夠份量的論文。

法律職場上,要的是「案源開發」、「應對客戶」、「開庭技巧」、「狀紙撰寫」、「辯論技巧」、「談判經驗」、「契約審核」……這些都不是法研所能教你的。

而這些都是你以後要邊做邊學的!

對於客戶,你是「律師」就夠了,如果你不是「律師」,就算法學博士也不能執業。

如果你將來打算從事律師業務則【千萬不要唸法研】(ps讀法研對司法官的生涯是有幫助的)

而是把準備法研和念法研的時間,去學習另一項技能或知識,你除了律師資格外,你還具備其他才能,或修了輔系,甚至念了其他科系的研究所,你的競爭力是不是就躍升了很大一階?

美國大學沒有法律系,學士後才念法律!

你現在應該順應台灣的環境,顛到一下順序(法律後其他專業)

最近一篇讀者投書【千萬不要來唸法律】文中談到

在學界上舉個最近很紅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問題,一般法律學者只會重視各階段行為的定性(例如下架是不是行政處分、切結書是不是附款)、各食品相關行政命令的授權明確性、有沒有妥善的行政程序、受害大眾有無請求下架的訴訟權能、有無違反比例原則等等。但對於管制手段如何設計,甚至是管制對象到底是什麼,在法學界的討論聲音卻極少。舉例而言,對於安全但不真實的食品(例如說草莓布丁沒有草莓,只有很多化學添加物,但都在容許劑量範圍上)如何去管制?或是食物的來源如何控管(例如說用非常噁心的原料,但最終產品仍在安全範圍內),這些問題鮮少在法律界的論述內出現,幾乎都拱手讓給公衛、食品衛生專家去了。

我覺得上述的觀點好像是「念法律」的原罪,所以「千萬不要來唸法律」!
錯!大錯!特錯!一錯再錯!

那別的國家的法律人怎麼就沒有這個問題?

問題在於你「大學念法律」、「碩士念法律」、「博士念法律」,你一直念法律,你除了談傳統法律概念外(行為定性、正當程序、程序保障、基本權……)還能談什麼?

時代一直在轉變,不管你接不接受,跨領域已經是趨勢,學術與技能領域這麼多,你又何必非要畫地自限只固守法律這一塊,念完四年法律,又照著前輩的老路,繼續念法研?

再強調一次,不管是台灣別科系跨領域來念法律,或美國大學畢業後所修的三年法律學位(J.D.),只是和你念的順序不一樣,但也都沒有念到6-7年的,所以你真的有必要把法律系當成醫學院來念嗎?   

在我提出我的看法時,大家都恍然回答:是啊,我從來沒想過…..?
有人緊接著問:那如果一邊念法研,一邊再學會計、經濟、國貿、企管、日文、德文、法文…,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對未來會感到焦慮是一定的,但也別急得像無頭蒼蠅!
每個人都一樣,時間有限,還是得權衡自己能做到多少,要真能學通那麼多東西,早成跨國企業CEO了吧。

那到底要再學什麼比較好啦?!?!?!

3/2我曾發文提到,我覺得台灣教育存在的問題是,大家從國小、國中、高中整整12年幾乎只有「讀書考試」(被各式講義、自修、測驗卷、評量….填滿了),12年的教育幾乎沒教我們如何探索自己,尋找未來的方向,乃至於很多人進了大學對於未來還是沒有方向感。

要再念什麼?學什麼?
我的回答是,你必須靠自己去探索,你要什麼?你適合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

到這兒先說個事,我之前曾提過,我很重視兒子的運動和身高(可能是擔心我個子不高的基因影響到他吧),他從小踢足球、打桌球、學籃球、游泳,但上國中以後,本來一起運動的同儕因為補習及課業,彼此時間難配合,這些團體的球類活動就漸漸解散了,運動量也因此大為降低,我看在眼裡感到很憂慮,就一直給他建議各種可以繼續的運動項目和地點。期間曾建議他去家附近的桌球教室、去學校球場打球、去運動中心游泳,甚至朋友的小孩在學高爾夫或騎馬,我都問他要不要去試試……(不知當時是不是急壞了?哈哈~)

但是他回答我,他現在對高爾夫、騎馬絲毫不感興趣,而球類運動容易吃蘿蔔乾,對學樂器的他也不合適,游泳池比較遠、要花的時間也長,平日來不及,假日又人滿為患……。

那怎麼辦呢?就放著吧!反正他說自己會想想……

去年底他跟我說要練健身,我聽了很驚訝,這是我從來想都沒想過的運動,國中開始練健身,不會太早嗎?(我記得曾經看過報導,說年紀太小練健身會影響發育……)

他回答我說:「關於這點我也聽過,所以我很仔細查過各國有關健身的醫學最新研究………」,他引述了許多國家醫院網站和醫師的說法,結論是,正確的健身運動對青少年發育是很好的。

接著他開始自己去運動用品店及上網買啞鈴、槓鈴、pull   up   bar、workout   bench……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後來又訂了美國教練的線上教學影片。

幾個月過去,他確實每週五天,早上五點二十分起床按進度健身,我發現這項他自己找的運動,竟是出乎意外的非常適合他,「健身」這項在我看來根本像「苦力」的運動,卻因為他自己非常喜愛,不用別人督促,他就能充滿熱情的持續進行,再來又很符合他希望「自己一個人、很方便就能進行」的訓練,還有他希望「一大早在上學前就可以完成並且強度又非常足夠」的運動,此外他練健身後的體能和肌肉量確實都有非常明顯的增強。

健身在台灣挺冷門的,我問他,你怎麼會想到要練健身?
他告訴我,除了因為是The   Rock迷外,還有他發現許多世界一流的管樂大師都有在練健身,他相信這個運動很有幫助。
可不是嗎?我能幫他想到或安排的一大堆運動,都遠不及他自己親自探索後找尋到的更適合他了。

我們的社會夠多對年輕學子們的「指點」了。(我也分不清到底是「指點」還是「指指點點」…)
我想告訴年輕學子們的是,可塑性、創意和創造力是年輕的你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資產,你們實在不需要一味的遵循前輩的路,或聽從老人家們的意見或安排[40歲以上(包括我自己)都算老人家了],因為我們的想法未必強過你們的。
年輕的你們,自信的去探索不同於既往的路,找到適合自己努力的方向,也相信我們的年輕學子們都能成為「放對地方的人才」。

回覆 : ) 在4/4/2015 6:27:44 PM的回覆:
謝謝老師跟後輩的分享和啟發
回覆 JP 在4/4/2015 6:40:43 PM的回覆:
不跨其他領域律師業務只剩訴訟,大家同質性太高
跨其他領域要唸超多書的,要好幾年
會計/稅務/管理書一堆
理/工/農/醫   還要從高中打底,才能繼續唸下去
這也公平,外系跨法律也是要唸很多法律書
很佩服這些外系的人,特別是能考上律師/司法官的
回覆 感謝老師 在4/5/2015 10:20:27 AM的回覆:
感謝老師分享!中肯推!
回覆 讚啦! 在4/5/2015 1:13:15 PM的回覆:
大推老師這句:「別人可以跨進來念法律,那你有什麼理由不能也跨出去學學不同的技能或知識?」

大家真的可以好好的思考除了法律專業外,有沒有必要再多讀別的專業
理工農醫商管   都好!
回覆 外部人 在4/5/2015 1:51:04 PM的回覆:
其實是可以雙棲或三棲,?但是要花費很多很多時間跟精神,就像不是考上律師就會寫訴狀,其他學科也一樣,實務跟學術有差距,面臨實務,多會產生不夠專業的情形.就算是可以融會貫通,也多會有邊際效用遞減.
幾年前本有一個工作機會要去操盤基金,也是從最基本的開始做,早上5.6點要先看歐美盤,做分析跟報表,理論上下午3點前下班,然後慢慢熬.......
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因為我只有一個肝.
回覆 地政士~~ 在4/5/2015 2:38:47 PM的回覆:
  楊智傑老師的《千萬別來唸法律》,我有讀完整本。

  其實他有個重點,作者認為如果學生去唸法律系或是法研所的目的是為了準備國考的話,那不如去上補習班才是效率最好的。(作者認為唸法律系或法研所不單單只是為了國考單一目的而已。)

  另外這本書好像有提到宇法老師,說宇法代表的意思是宇宙無敵超級法律人之類的意思~~ XD(雖然是開玩笑的性質,我個人倒也認為名符其實就是了。)

  聊個八卦,有位比民法天王王○○還資深的台大學長跟後輩聊天,後輩問說這位民法天王他當年為何走學術路線,結果這位超級資深的律師很酸地回答,因為他考不上,所以才去走學術路線……(當年律師比司法官還難考,常常律師一年及格人數才個位數或十幾個而已,不過據說以前有開放後門給一些非司法官的公務人員轉任就是了。)
回覆 Klaw 在4/5/2015 11:35:26 PM的回覆:
李老師說的是對的,
我n年前考上律師後,
又花了5年到東吳大學把會計的必修學分全部修完,
雖然工作上不一定用得上,但起碼多ㄧ個看事情的角度,
至少打官司時對數字很清楚∼
回覆 Klaw 在4/5/2015 11:37:53 PM的回覆:
東吳大學很多課程都是晚上或週末,
下班後還要花力氣上課是很累,
不過很值得!
回覆
李俊德 在4/10/2015 12:11:28 PM的回覆:
下述內容是由FB的留言,我覺得很值得分享(筆者為職業律師)
------------------------
老師的書本有寫『學海無涯,以苦作舟。』印象深刻。學生以為執業後,最好多對案例研究正反方見解,查新書與論文。且判決無論勝敗,依照以前律師師傅指示,還是要研究有無改判餘地?每個承接案例,自己期許是那案例的專家。例如海砂屋,就買海砂屋工程分析的書來看,不動產估價,就買書來研讀有幾種估價方法,這樣即使沒有法律其他專長,也漸漸在業界會有名聲,在法院判決上會有好的案例呈現給潛在的當事人。楊教授大作千萬別來念法律,可作為法律教育缺點的警鐘,但不可以偏概全。
----------------------------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