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妨害秘密要件
發表人 良心  

發表日期

10/3/2015 2:52:05 PM
發表內容 刑法的竊錄罪限於當場竊錄、如事後由他人將竊錄的影片或錄音拷貝則不算竊錄.
那利用工具設備竊聽、是否也陷於當場竊聽?
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違法監察…也是同樣解釋?
回覆 !? 在10/3/2015 3:37:33 PM的回覆:
窺視竊聽竊錄都是在處罰無故妨害他人秘密、如果用工具把已存檔的錄音或畫面拷貝、而錄音或畫面不是拷貝者所竊錄…應不構成;但這樣好像又怪怪的、他人的通訊不就被聽到?沒罪?
回覆 321 在10/3/2015 4:15:40 PM的回覆:
例如家中裝電話錄音設備,妻子未經丈夫同意偷聽丈夫與他人對話,從可期待性來看,妻子已放棄隱私合理期待,即使丈夫無故偷聽也不成立。
,單從條文來看,315之1第1款不限制在當場,所以如果儲存在電話錄音中他人對話,將其拷貝偷聽,經同意又有隱私期待者,還是構成。
回覆 321 在10/3/2015 4:17:23 PM的回覆:
例如家中裝電話錄音設備,妻子未經丈夫同意偷聽丈夫與他人對話,從可期待性來看,妻子已放棄隱私合理期待,即使丈夫無故偷聽也不成立。
   ,單從條文來看,315之1第1款不限制在當場,所以如果儲存在電話錄音中他人對話,將其拷貝偷聽,未經同意又有隱私期待者,還是構成。   
回覆 啦啦啦 在10/3/2015 7:08:36 PM的回覆:
妨害秘密是處罰當場隱私被侵害、至於純粹拷被由他人合法或非法錄音影者、不在處罰之列、至於有無民事責任則是另一問題!
回覆 123321 在10/3/2015 7:11:27 PM的回覆:
李老師的課程好像沒講到此種情形?
回覆 這麼簡單的問題 在10/7/2015 4:00:48 PM的回覆:
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或無故竊錄胎他人非公開談論等行為。
如果合法錄音,怎有竊聽問題?
回覆
李俊德 在10/7/2015 8:23:10 PM的回覆:

如事後由他人將竊錄的影片或錄音拷貝則不算竊錄.
----------------------------------------------------------------------------------
那叫「重製」,不叫竊錄。



回覆 咦? 在10/7/2015 8:33:14 PM的回覆:
但合法錄音後、無故去把錄音檔重製來聽、應該是竊聽吧
回覆 咦? 在10/7/2015 8:35:40 PM的回覆:
我意思是公司合法錄音內線電話、但同事無故重製錄音檔來聽他人通話…應是竊聽吧/
回覆
李俊德 在10/7/2015 8:37:03 PM的回覆:

但合法錄音後、無故去把錄音檔重製來聽、應該是竊聽吧
---------------------------------------------------------------------------------
那本書上告訴你,這叫竊聽???

回覆
李俊德 在10/7/2015 8:45:07 PM的回覆:

我意思是公司合法錄音內線電話、但同事無故重製錄音檔來聽他人通話…應是竊聽吧
-------------------------------------------------------------------------------
超過315-1原始規範之範疇,應不在處罰之列。

回覆 咦? 在10/7/2015 9:54:51 PM的回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2年度易字第738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佾錚
上列被告因妨害秘密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01   年
度偵續字第16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適用通常程
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李佾錚無故利用設備竊聽他人非公開之言論、談話,處拘役貳拾
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李佾錚係在桃園縣桃園市○○路000   號6   樓之中華電信客戶
            服務處第1   客服中心第6   作業中心擔任管理師職務,與陳玉
            梅、葉淑娟均為同事,詎李佾錚因業務關係調聽該公司存錄
            之電話錄音檔時,無意間聽到陳玉梅、葉淑娟等人說其壞話
            ,竟基於妨害秘密之犯意,於民國100   年2   、3   月間,在上
            址以該公司配發之作業帳號及密碼,操作該公司之錄音作業
            系統設備,無故調聽陳玉梅、葉淑娟等人間在該公司使用內
            線電話對話之錄音檔,以此方式竊聽陳玉梅、葉淑娟之非公
            開言論、談話。嗣陳玉梅、葉淑娟發現李佾錚與主管何興復
            之面談紀錄表之傳真文件,始查知上情。
二、案經陳玉梅、葉淑娟訴由桃園縣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移送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壹、證據能力:
一、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
            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固定有明文
            。惟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同法第159   條之
            1   至第159   之4   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
            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
            當者,亦得為證據:又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
            證據時,知有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
            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
            條之5   第1   項、第2   項亦有明文規定。本件被告對本判決所
            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之證據能力均
            不爭執。本院於審理時提示上開審判外陳述之內容並告以要
            旨,且經檢察官、被告到庭表示意見,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
            前對該等審判外陳述之證據資格聲明異議,依據首開規定,
            應視為被告已有將該等審判外陳述作為證據之同意。本院審
            酌該等被告以外之人審判外陳述作成時之情況,並無不能自
            由陳述之情形,亦未見有何違法取證或其他瑕疵,且與待證
            事實具有關連性,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自均有證據
            能力。
二、本判決下列所引用之其餘證據,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
            法定程序所取得,亦無顯有不可信之情況,且經本院於審理
            期日提示予被告辨識而為合法調查,自均得作為本判決之證
            據。
貳、實體部分:
一、訊據被告固不否認有以其帳號密碼操作中華電信公司之錄音
            作業系統設備,調聽陳玉梅、葉淑娟等人間在該公司使用內
            線電話對話之錄音檔,惟否認有何妨害秘密犯行,辯稱:伊
            因業務需要調聽錄音檔,無意中聽見告訴人在罵伊,才繼續
            點選錄音檔聽下去,而且公司的內部電話就是業務用,不是
            講私人的問題,伊調聽錄音檔理應聽到的都是業務的事項,
            況公司有權限的人都有在聽錄音檔,公司並沒有規定什麼可
            以聽,什麼不該聽等語,經查: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告訴人陳玉梅、葉淑娟迭於警詢、偵
                  查中均指證歷歷,且有被告與該客服中心主任何復興之面
                  談紀錄表1   紙在卷可憑(見偵卷第12頁),堪認被告除業
                  務所需之外,另出於好奇而無故調聽其他內線分機之錄音
                  檔,足認被告係基於妨害秘密之犯意而為,是被告所辯實
                  不足採。
(二)此外,證人何興復於本院調查時證稱:伊是時擔任桃園客
                  服中心之主任,公司客服中心的電話,只要納入客服中心
                  的交換機系統,不管是對內或對外都會錄音,客服中心會
                  給輪班主管一組帳戶及密碼,輪班主管輸入帳號及密碼即
                  可調取錄音,且可針對某個時段或是某個代號的電話錄音
                  進行調取;被告是客服中心的輪班主管,主要是負責管理
                  輪班時段現場作業的管理及人員的差勤,並協助一線客服
                  人員無法處理的事情,當客戶打電話進來投訴時,輪班主
                  管才會去調取該段錄音,確認客服人員與客戶之間的對話
                  ;依公司的標準流程,內部調聽只限於業務上需要,沒有
                  特別規定什麼情況不能調取,但一般同仁不會去聽別人的
                  對話錄音,這個事件公司內部有進行調查瞭解,被告非因
                  業務需要調聽內線通話錄音記錄、盜用密碼、洩漏考核分
                  數,違反公司規定情節重大,記過2   次懲處等語(見本院
                  桃簡字卷第29-31   頁),核與證人游美華於本院審理時證
                  稱:伊及被告皆為中華電信客服處的第一客服第六作業中
                  心之管理師,公司內部規範內線電話是供公務業務使用,
                  但因個人問題,亦有可能講到公務以外的事情,凡經公司
                  主管授權的人都有權限調聽錄音檔等語(見本院易字卷第
                  47-48   頁反面)大致相符,是該公司縱未明文規範何者情
                  況能調聽或不能調聽內線通話錄音記錄,惟內部調聽仍只
                  限於業務上需要始得為之。雖被告提出中華電信公司作業
                  系統畫面列印資料1   紙(見偵卷第13頁),足證其有公司
                  授權之帳號密碼,有權調取內線電話之錄音檔,然有權調
                  取錄音檔仍僅限於業務需要,已如前述,被告此部分之辯
                  解尚屬無稽。再者,公司之內線電話,雖理應限於業務使
                  用,然通話雙方以公司內線電話之交談內容,衡情仍屬非
                  公開之言論及談話,是以,更足認定被告為探求告訴人等
                  講述其何等壞話,出於好奇而調聽告訴人間在該公司使用
                  內線電話對話之錄音檔等情,係無故利用設備竊聽他人非
                  公開之言論及談話無訛,其所辯解前開各節,均無可採。
                  綜前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明確,應予依法論罪
                  科刑。
二、查被告行為後,刑法第315   條之1   規定業於103   年1   月15日
            修正公布,並自公布日施行,法定刑由原條文之「處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提高為「處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比較被告行為時
            法及現行新法,以行為時法較有利於被告,依刑法第2   條第
            1   項之「從舊從輕」原則,自應適用103   年1   月15日修正前
            之刑法第315   條之1   規定論處。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刑法第315   條之1   第1   款無故利用
            設備竊聽他人非公開之言論、談話罪。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
            基礎,審酌被告擅自利用公司之錄音作業系統設備,竊聽他
            人非公開之言論、談話,侵害他人權益非淺,且犯後否認犯
            行,態度難謂良好,惟念被告罹患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
            關節變形,此有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手冊、全民健康保險證明
            卡、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診斷證明書為憑,參
            以其有和解意願,然告訴人等均不願與之和解,兼衡其犯罪
            之動機、目的、手段、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標準,以示儆懲。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   條、第299   條第1   項前段,刑
法第2   條第1   項前段、第315   條之1   第1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
,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但書,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簡泰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4               月            3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為平
                    法      官      彭怡蓁
                    法      官      陳容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白俊傑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4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回覆 咦? 在10/7/2015 9:56:32 PM的回覆:
上述判決?且依開始是不起訴   後來再議後再起訴
這案件很少見
回覆
李俊德 在10/8/2015 2:12:32 AM的回覆:

在上址以該公司配發之作業帳號及密碼,操作該公司之錄音作業
系統設備,無故調聽陳玉梅、葉淑娟等人間在該公司使用內
線電話對話之錄音檔,以此方式竊聽陳玉梅、葉淑娟之非公
開言論、談話。
---------------------------------------------------------------------------------
這裡哪有重製??

事實就是直接利用設備竊聽他人非公開言論、談話,直接就符合315-1的要件



回覆 不太懂李老師講解 在10/8/2015 6:12:29 AM的回覆:
該判是沒有重製、但是調錄音檔來聽、即不是在他人對話之際竊聽、所以符合要件…但李老師前面回覆有人問說將合法錄音複製來聽、不是315之1?
回覆 啦一下 在10/8/2015 6:23:59 AM的回覆:
該判決是指、竊聽包刮公司合法錄音後、無故調聽、如果先複製再聽、也是竊聽吧、
所以竊聽不需如同竊錄般須當場錄、
回覆 在10/8/2015 6:32:15 AM的回覆:
只要先復製再聽、就不是竊聽?是這樣解釋?
回覆
李俊德 在10/8/2015 11:24:25 AM的回覆:

只要先復製再聽、就不是竊聽?是這樣解釋?
-----------------------------------------------------------------------------------
不是,你這個案例,先復製再聽一樣是歸入「利用設備」的範疇。

重點是「涉及他人隱私內容的錄影及錄音資料」有無閱讀的權限

回覆 這那 在10/8/2015 1:02:32 PM的回覆:
有權限?
那如果被告是因為聽到同事講他壞話,先向主管報告,主管竟然允許他調廳,但非因公務,也可以嗎   ?
回覆
李俊德 在10/8/2015 1:20:26 PM的回覆:

這就要看法官對\無故二個字的解讀了

回覆 不同意見 在10/8/2015 1:48:02 PM的回覆:
315之1是處罰當場窺視竊聽竊錄、錄音檔已經是電磁紀錄為準文書、非屬言論談話、除非錄音影是放在電腦被入侵窺視竊聽、觸犯妨害電腦罪章、否則如非存在電腦、似乎沒有刑責、不知如此理解有誤?
回覆 樓中樓 在10/8/2015 10:47:30 PM的回覆:
最常見的就是用錄音竊錄他人非公開談話、這又可能是當場一邊錄一邊聽、另一種是錄音保存紀錄後再放出來聽、如果依那判決、則前述的後種情形也屬於利用工具設備竊聽、那就同時構成1款幾2款…但這不是315之1第一款的情形、所以所謂利用工具設備是指利用望遠鏡窺視或利用竊聽器當場竊聽、如都已合法錄音、保存在錄音設備的記憶卡或直接可播放出來聽、這是聽取保存之電磁紀錄而已、所謂利用工具設備不是指之前已合法錄音的設備、而是指他人通話時當場竊聽的工具設備、
回覆 五四三 在10/9/2015 7:13:06 AM的回覆:
合法錄音檔當然保存在機器中、當然是要從機器中聽取錄音、那錄音的談話已成電磁紀錄、所謂利用工具竊聽、是指他人談話之際、使用工具去竊聽、但有時會是一邊聽一邊錄、但只要合法錄音保存、雖無權調聽錄音檔、那也無利用工具去竊聽問題、即無權聽是指無故範圍、但非利用工具之情形
李老師一開始回應應該也是這樣、怎看到判決後、就又改變見解?
回覆 五四三 在10/9/2015 7:13:22 AM的回覆:
合法錄音檔當然保存在機器中、當然是要從機器中聽取錄音、那錄音的談話已成電磁紀錄、所謂利用工具竊聽、是指他人談話之際、使用工具去竊聽、但有時會是一邊聽一邊錄、但只要合法錄音保存、雖無權調聽錄音檔、那也無利用工具去竊聽問題、即無權聽是指無故範圍、但非利用工具之情形
李老師一開始回應應該也是這樣、怎看到判決後、就又改變見解?
回覆 同意樓上 在10/9/2015 9:38:01 AM的回覆:
無故窺視他人未設有密碼的手機簡訊      依據目前實務是不成立妨害秘密      若依那判決邏輯      開人手機簡訊也是利用工具設備才能看的到   也符合第一款窺視要件了
回覆 補充 在10/9/2015 9:42:09 AM的回覆:
因為簡訊是電磁紀錄是準文書、除非有封起來要密碼      構成315外、都不是屬於談話言論活動定義
回覆 罪刑法定 在10/11/2015 10:45:17 AM的回覆:
當初是要遏止針孔攝影歪風,所以對於當常進行活動談話言論加以防止竊錄竊聽窺視,所以窺視也限於要使用工具設備才處罰。
活動意義是指正在進行中,與315窺視文件有所區隔。故且竊聽談話竊錄談話也僅指進行中的談話,如果比成為影像或錄音,被複製就不是竊聽竊錄,只能回歸315的文書包括準文書。
那判決似乎認為,調聽錄音檔是要透過存放錄音紀錄的錄音設備才能撥放,所以符合條文中的利用設備竊聽,但這很好笑,有哪種影像聲音不需儲存在機器保存起來?所謂裡用設備竊聽是指談話進行中利用設備去竊聽,如用耳朵聽就不處罰。
如先前被合法錄音保存起來,另一人即使無權調聽錄音,也該回歸315。
回覆 88 在10/12/2015 10:23:26 AM的回覆:
有時打官司還是要請律師      且這件也沒上訴      不一定正確
活動就是當時進行中   談話言論與活動規定在同一款,就是代表正在進行中之談話。否則直接規定再315即可。
回覆 88 在10/12/2015 10:28:26 AM的回覆:
315窺視文件甚至準文書例如錄音   影片電磁紀錄,刑度比315窺視活動還要輕,但同樣都是隱私,為何315之1比較重?
顯然是要處罰利用設備窺視他人正在進行中的秘密
315後段規定用開拆以外之方法窺視,顯然也是利用設備窺視,顯然處罰重點是當場進行活動談話言論,比過去式靜態的文書還要需要被保護。
回覆 反面想法 在10/13/2015 8:54:44 PM的回覆:
315之1是在88才增訂、如過這案例是發生在<3   增訂前      不知使用哪法條處罰?
回覆 就沒罪 在10/17/2015 5:49:28 PM的回覆:
罪刑法定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